首页 > 旅游 > 正文

宝应寺(洛阳宝应寺)

宝应寺(洛阳宝应寺)插图

洛阳山水第一胜龙门。到了唐代,沂水两岸的佛寺更增添了古禅韵味。十大龙门寺中,禅宗祖庭宝应寺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唐德宗将诸神封为禅宗七祖。1983年12月,龙门西山北侧修建粮仓时,出土了一座名为“神会塔碑文”的碑,即“神会塔碑文”。

“宝应”取自“夺宝而真”。在唐代宗,“宝应”是一年的标题,它有唐朝繁荣的吉祥意义。此后,宝应一词一直在民间使用,尤其是在寺院中。

龙门寺虽已消失,但宝应寺这个名字却频繁出现在各代史料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每个朝代都在各地修建了许多宝应寺,甚至有些寺庙还以宝应命名。

这次去汝阳宝应寺,出乎意料。当汽车停在一所学校门口时,我预感到学校里可能有古迹。益阳的一所中学和偃师的一所学校保留了一些古寺建筑,包括洛阳城隍庙和山陕会馆也作为学校保留下来,这与建国初期特殊的历史发展有关。

现在学校是汝阳县党校,前身是汝阳二中。学校面积挺大的,背靠酒泉山,面对阎村河。从地形上看,这里在古代应该是个安静的地方。

寺庙入口大门西侧,有一方小院,仅有山门、正殿、水陆殿和东西厢房。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两栖庙后面的一个空坡地上有三座原有的寺庙,是现在的杜康酒厂建酒厂时搬走的。

根据现存的清道光年间重修宝应寺碑文,宝应寺建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明清万历、嘉庆、道光年间翻修,现为明清风格。

网络图片

从网上找到的唯一一张图片来看,当时的正殿里有一对石狮子和一座钟楼。据何老师说,他作为学校的高三学生,上学的时候,寺庙的东西两侧都有钟鼓楼和僧塔。寺外有一所学校,是出生于宜阳县(1959年改称汝阳县)的国民党陆军少将王凌云所建。

从时间上分析,钟鼓楼、僧塔等建筑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拆除的,石狮是后来丢失的。

何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几个泉水。这里地下水丰富,酒泉山天然形成多处泉水,水量巨大。宜川和汝阳分别修建的杜康酒厂就是取自这个地区的水。每年春天都能看到虾,何老师说虾是成对抱在一起的。虾很小,五六毫米长。据观察,有些虾真的是互相拥抱,分离可能受到干扰。

宝思全景

后堂的五岭六兽已经不存在了。文革时,学校怕学生砸屋顶,提前拆了五岭六兽。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阻止了当时更大规模的粉碎。

后殿后面的土台上原本有三个厅堂,后来被杜康酒厂以五毛钱一砖的价格整体拆除。

三大殿拆除后留下的石条和其他房屋地基。

何老师收藏的一些宝应寺资料。汤宝英统治时期,沿岩村河建有两座寺院,北有北寺(现已不在),南有南寺,即宝应寺。南苑寺的佛经流传到日本皇家寺院,受到推崇。也改名为南禅寺。2011年,日本皇家南禅寺来到汝阳宝应寺寻根。据《弋阳县志》记载,有光兴寺、镇阳观、崇天宫、迎门殿、木良殿、宝兴殿、吉祥殿等。从名字上分析,佛寺、道观都存在过。

学校边上有水道,流着纯净的矿泉水,学校的几个泉池里养着鱼。水里的虾可能也是这里特有的,对水质要求很高。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