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走进洛阳博物馆300字)
要认识一个城市,博物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媒介”。
走进一座古都,博物馆更像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洛阳博物馆,由于几千年河洛文化的积淀和沉淀,已经成为古都之旅的标志之一。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在时间和宇宙面前,当人类目前的科技手段无法穿越空的时候,如果我们想和祖先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博物馆已经给了我们无数次。
走进博物馆,就像在历史的长河中跋涉,就像穿越了时间空。无论是夏商周,秦汉,西晋,东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你只需要走过一扇从现在到几千年前的门。
当我在“世界”里,当我漫步在千年古都,洛阳博物馆是我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作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无论是馆藏珍品,还是展出的历史,都因其灿烂繁荣的河洛文化而注定独树一帜。
博物馆很大,分上下两层,一共七个展厅。其中,珍宝馆一定要慢行,每个珍宝都不要匆匆而过。
【曹魏时期的白玉杯】
那么,我们就从一个曹魏时期的“白玉杯”开始一段古老的长河之旅吧(因篇幅有限,分享四大镇馆之宝和一件稀世之宝)。
看到白玉杯,不禁想到宋人先进的审美和艺术(我是宋人的粉丝)。黑暗的展厅里,几件宝贝中,它最引人注目。
有人说平淡无奇,有人说平淡无奇。在我看来,它反映了三国时期最高的艺术观和审美。白玉杯由最好的和田玉制成,没有任何雕刻和纹饰。它光滑、古朴、自然,千百年来完好无损。
当然,这反映了当时崇尚简朴自然的社会风气,与曹操提倡薄葬有直接关系。据悉,曹魏时期的白玉杯是目前国内唯一的。
[唐黑釉三色马]
随着大量唐代墓葬的发现和唐代文物的出土,三彩是一种极为熟悉的陶器。无论是马还是俑,唐三彩的色彩魅力和精湛的烧制技艺都享誉海内外。
其中洛阳博物馆的黑釉马是唐代三色中极为罕见的一匹,是文献中“龙生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
它四足直立,头颈高耸,目光向前,造型苍劲有力,色彩、肌理、体态、表情都达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大唐帝国的风范。它是唐代艺术美的典型,是唐代三色马中不可多得的杰作,自然也是洛阳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据悉,目前国内仅存两匹黑釉三色马,一匹在洛阳博物馆,一匹在国家博物馆。
[夏统觉]
夏天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话题。
据史书记载,大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古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朝代。然而,这种由来已久的民族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略微模糊。但随着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夏的“脸”开始有棱角了。
如今,二里头遗址是夏中晚期的都城,这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二里头出土的文物也让我们对今天的夏朝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夏通爵是目前最古老的酒器,外形看起来很古拙(但这个青铜爵不是胸针花纹的青铜爵,是洛阳博物馆的珍品之一,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一开始以为是“胸针纹青铜爵”,但查了资料对比后发现,与“中华第一爵”的眼神失之交臂。
如果说前三个镇馆之宝很“小”,那么后两个镇馆之宝就真的很“大”了。
我忘不了“东汉释比邪”(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的气势,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这是由一块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的雄性石兽,高1.9米,长2.9米,重约8吨。石头又细又硬,呈青灰色。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最为传神的一件,堪称同类石雕的经典代表。
一开始我以为驱邪是山海经里的猛兽,像狮子虎豹。不知道是什么动物。但经查资料发现,“驱魔”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西汉东方朔所著的《海中十洲记》。“聚居地有驱魔,有天财。”
【纯金楠木佛塔】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洛阳一直是佛教的发祥地之一。但这座清代金丝楠木佛塔并非出自洛阳。最初供奉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殿,后转移至洛阳博物馆保存。
这座佛塔的珍贵在于它的木质。民间有句话,“就算有一箱首饰,也不如乌木。”乌木的珍贵可想而知,而楠木是乌木中最珍贵的一种,金丝楠木是楠木中最珍贵的品种。所以,眼前这座金色的楠木佛塔,可想而知有多难得。
高约6米,重约4吨,八面三重檐,周围有304个佛龛,每个佛龛供奉一位镀金菩萨。整个佛塔采用榫卯技术,没有一颗钉子,是佛教艺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