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丽江茶马古道值得玩吗)
作者: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滇藏茶马古道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激活路径研究”负责人,云南大学教授)
绵延在世界屋脊上,以茶、盐、药等生活必需品为重要贸易商品的官民共享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连接亚欧大陆,绵延千年,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马蹄的光辉:跨越千年、跨越万里的文明对话
从概念上讲,茶马古道不是特定的古道,也不是起点,而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交通网络,由主线、支线、辅助线组成,贯穿亚欧大陆。从属性上看,茶马古道是一条以畜力和人力为主要交通工具,以茶、盐、药材为主要商品的贸易通道。从时间上看,唐宋开始,明清兴盛,三四十年代达到顶峰,部分路段持续运营至今。在地理上,它从中国的横断山脉自东向西,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到达西亚和东非的红海海岸。千百年来,地跨万里,沿途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共同构成了茶马古道珍贵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历史财富,因此被誉为“马蹄踏的辉煌”。
自然环境险峻复杂。横断山脉从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至云南大理,中间被一条断谷打断。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系,其腹地是世界屋脊上最危险的极地。自明代以来,茶马古道深入陡峭曲折的横断山脉腹地,海拔500多米至5500多米,平均海拔2500多米。茶马相伴,他们走进了以“惊、险、恶”为特征的苦寒边疆和宁静高原。一路上,他们经过了可耕种和宜居的大坝,冰冷的山峰和直插云霄的雪山,汹涌的河流和高耸的山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切入南亚次大陆的尼泊尔、印度等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危险、最长的贸易通道,气候和地理环境极其复杂多变,成为维系散居其中的各民族生存繁衍的纽带。
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茶道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脉搏。千年来,多维度的商品、知识、思想、价值观不断交流、相互滋养,在茶马古道沿线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遗产系统是一个涵盖静态资源、动态资源和重塑资源的整体,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相辅相成。静态资源包括驿道(道路、桥梁、渡口等遗存)、与茶、盐等产品生产相关的设施或遗存(茶园、盐井等)、与历代官方治理相关的设施(城市、前哨、兵营、税卡、驿站等)、与民间贸易相关的设施(马店、商宅等)、与文化交流相关的设施(宗教建筑、聚落、摩崖石刻等)这一系列点状的遗产集群, 长期以来为茶、盐、药物等产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服务,由线性遗产(茶马古道)串联起来,使其成为具有丰富场所类型和展示特定历史现象的有意义和功能性的载体; 动态资源是指蕴藏在茶马古道沿线人民生产生活生态中的歌谣、舞蹈、祭祀仪式、口述历史、民间传说、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这些人在沿途的生活或生产实践活动,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审美人格和文化精神的具体展示。重塑资源是指对茶马古道沿线的标志性遗迹或特色建筑形态进行原址或迁移重建,如大理古城程楠塔、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泸沽湖上的李屋壁寺等。茶马古道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融合了瑰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绚烂的人文色彩,是一次跨越过去和现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文化对话。
“亚洲的天堂走廊”:一条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古老文明之路。
茶马古道穿越艰险的横断七脉和汹涌的平行三江,连接着沿途的雪山、峡谷、森林、草原、寺庙,连接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植被茂密,景色壮丽,文化资源独特丰富。作为大陆唯一仍部分运行的文明古道,其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被誉为“亚洲的天堂走廊”。
自赵王朝建立以来,茶马古道已成为高原人民生活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影响的多样性。茶马古道的滇藏线、川藏线、川青藏线等主干道都是蜿蜒险要。其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贸易规模之大以及贸易规则和制度的特殊性,表明古代道路曾经以完整的功能形式运行。它的有效运行不仅使汉藏文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也使它成为一个连接外部世界的古今中国。商品的多样性。唐朝的“以茶换马”,宋元的“以茶换马”,明清的茶、盐、药材、布匹、日用器皿等贸易。,反映不同时期和地区,交易的重点商品也不同。抗战时期,沿海沦陷,滇缅公路被切断,茶马古道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公路通道,在通道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运输方式的多样性。在古道千年的运行过程中,从事各种货物运输或交易的商队统称为“马帮”或“包马帮”。在崇山峻岭中奔波谋生的经历,赋予了丈夫们和搬运工们智慧和勇气。因此,植根于大篷车的“大篷车文化”体现了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互助守信的团队精神。
将茶叶运往西藏曾是历代中央政府的一项重大国策。复杂的自然环境,稳定的市场需求,持续的优惠政策,使得茶马古道成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不可中断的交通要道,形成了包容并行的多元文化。独特的功能属性。从中国古代商道的生命周期来看,经历了早期的盐运之路、中期的丝绸之路和中晚期的茶马古道,其功能属性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历史上,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产盐区,运盐古道通常是当地的生存古道;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古代远征之路,由于丝绸、陶瓷、玉器、香料、漆器等商品不是必需品,容易受到沿途战争、瘟疫和技术传播的影响,经常中断。由于吐蕃、回鹘等民族敬茶行为的养成和传承,茶叶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产茶区和消费茶区相隔很远,茶马古道成为不间断的远征贸易路线。此外,茶马古道的无尽发展,连接并激活了当地的盐运之路和部分丝绸之路,相互促进,融合共存,成为亚欧文化交流的命脉。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历史上,山和路的阻隔限制了民族文化的开放和同化,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多样性非常突出。茶马古道辐射区域内有汉、藏、傣、彝、纳西等20多个民族,有中原文化、藏族传统文化、巴耶文化、火文化、东巴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藏传佛教、禅宗、上座佛教等。都有不同的影响。如今,茶叶种植、手工艺品、村屋、宗教建筑、习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生产活动。茶马古道沿途各具特色和色彩,使茶马古道成为中国西方文化原始形态最好、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
新时代的茶马古道: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文明传承
茶马古道作为穿越时间的见证者空,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因此,在坚持“保护优先、整体推进、古为今用、传承历史文脉”的工作原则基础上,高水平、有序地推进其遗产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增进人民群众对历史上中藏友好关系的了解和云南、四川、 西藏等藏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茶马古道遗产资源利用应坚持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支撑遗产的积极利用和巧妙传承,以科技赋能进一步激活古道文化的现代元素,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实践中,我们始终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通过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网络展览、文创产品和社会活动,大力实施遗产资源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将古道建设成为连接地方和民族文化的纽带,促进茶马古道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弘扬,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茶马古道的现代化要充分挖掘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历史文物等静态资源、重塑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动态资源。统筹云南、四川、西藏等重点省份的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推进滇藏川藏通道文化旅游经济共同体建设,串联茶马古道上的古镇、古村落、古文化遗址。在推进遗产资源整体保护的同时,共建茶马古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型遗产公共空室。
保护古道遗产资源的目的不仅仅是保留那些建筑或设施,更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情感认同价值和景观价值,充分发挥文化振兴的深层次基础性作用,使丰富的遗产转化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保持现在生活与过去生活的联系,保持那些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础,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2022年4月20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