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桂行日志之十一:告别桂林,依依不舍
2016桂行日志之十一:告别桂林,依依不舍
商子雍
2002、2012年先后两次来桂林,都有公务在身,行程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尽管个人一分钱也不用花,但却不能随心所欲地玩儿。2016年岁末与老伴自费游桂林,而且是百分之百的自由行,情况全然不同,东游西转,十分尽兴。
桂林的著名景点,我几乎全都去过(2002年来桂林是考察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逛景点是工作必须),这一次没去的是芦笛岩和叠彩山。前者我征求老伴的意见,她表示不去。这些年,我们国内、国外的溶洞去过不少,大同小异,何况这一次还要去七星岩,那里也有一个有名的溶洞。至于叠彩山,则是我建议不去,老了,不想爬山,更何况,听说前几年此地发生过山石坠落、致游客死伤的严重事故,怕人!
本次来桂林,最得意之处,是把下榻之地确定在桂林宾馆。免费(其实是包含在房费里了)自助早餐非常好,吃的舒服;加之宾馆地处榕湖岸边,景色秀丽。桂林素以包括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在内的“两江四湖”名世,而榕湖,则是四湖中最好的一个。2012年来桂林时,承蒙广西文史研究馆的精心安排,我们曾乘船夜游相互贯通的“两江四湖”,游船缓缓前行,江边、湖边的景色在五颜六色彩灯辉映下如梦如幻,格外迷人,不止一处,还有临水兴建、面朝江湖的舞台,曼妙的舞姿、动听的南音,让人如醉如痴。这一次,虽然不曾再次亲近此景此情,但每天一早一晚,围着榕湖散步,也同样是一种美妙无比的享受。水清树绿,桥多人少,空气清新,气温宜人——12月的西安,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地方!
一天傍晚,在榕湖岸边的一张长椅上安坐,我和老伴儿试着用一个字来概括桂林这个城市的特点,斟酌再三,最后确定的是“润”。湿润,是一种自然形态,而滋润,则是缘于湿润所产生的一种感受。桂林因多水而湿润,桂林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则因湿润而滋润。这种感受,对当地居民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不会有意外之喜,外来游客、特别是来自相对缺水干燥之处的游客则不然,那种每时每刻都能够拥有的舒适、自在的美妙感觉,让人喜不自禁!进而联想到,退休以后,有很多个冬季,我们曾分别前往昆明、三亚、丽江、景洪等南方城市小住,说是避寒求暖,但实际上,恐怕也是、甚或更是避燥求润啊!
应该是10年之前吧,应一家与水有关的机构所请,曾写过一篇题为《在半坡遗址读水》的文章,其中言道——
“在我的心目中,半坡遗址一直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前不久,我又一次来到这里,读水。
水是生命之源。6000多年前的半坡先民们,之所以明智地选择临水而居,是因为人的生活和水,的确是须臾不可离分。半坡遗址里,陈列着半坡先民6000年前汲水用的小口尖底壶,其构思之精巧,常常让中外游客赞叹不已。想象一下半坡先民当年汲水的情景吧,当小口尖底壶在河里灵巧地注满了水,被迅速提升上岸的时候,他们的心里,该会洋溢着怎样的甘甜!
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人们的居住,从来不曾远离水。就是到了后来,随着物资的丰富和生活的富裕,当人们急切地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需要有一个中心来交流、来协调,城市遂因此应运而生的时候,也从来不曾和水远离。中国的武汉、重庆、兰州、宁波、南京、上海,国外的巴黎、首尔、曼谷、阿姆斯特丹……大江大河穿城而过的都市,真是数不胜数。就连我们西安,历史上曾拥有过“八水绕长安”的辉煌,而今天,更是把八水润西安视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工程。爱水,亲水,从半坡先民到我们,一脉相承。”
10年过去了,当年提出(或根据手下建议提出))八水润西安的主政者贪腐事发,锒铛入狱,所幸的是,遵照中国文化不因人废言的优秀传统,八水润西安的说法尽管不再出现,但让西安更湿润、让百姓更滋润的实践,却仍在稳步前行;好啊、好!
有道是“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也”,南下桂林避寒避燥,逗留一个星期,时间不算太短了,依依不舍告别的那一天,在桂林宾馆商品部买了两样东西:一串黄龙玉手链,十三颗珠子和一个貔貅,我戴,多多发财;一件夹长袍,图案是一排一排的大象,老伴穿,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