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旅游信息化(2022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数据)

会议消息6月18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新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年度文化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详情。在全国58个入选案例中,南京文化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苏州旅游总入口、南京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金湖全域智慧旅游项目等4个来自江苏的智慧文化旅游项目上榜,排名第一。

记者对四个项目的跟踪采访显示,从文旅信息化到智能文旅,需要跨越数据整合的门槛。

填“空白”,信息化赋予文旅“智慧”

近一两年,很多再去苏州旅游的游客会发现,在苏州旅游更方便了——吃、住、行、购、娱,一个“苏州旅游总入口”全搞定。

分时度假、信息查询、产品订购、投诉评估…游客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app、网站登录“总入口”后,即可获得串联、优质的一站式服务。自2017年11月上线以来,微信粉丝超过100万,手机注册用户达到175万,旅游产品单日最高销售金额超过150万元,网上商城销售额约7100万元。

旅游信息化(2022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插图“为推动文化消费升级,2017年,南京搭建了‘文化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提出了‘B2B2C’模式,重点整合B端和B端资源,同时更加智能化地服务C端。”平台实施方南靖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海青介绍,市民可以在平台上查询信息、购买门票,演出机构则可以对补贴剧目进行申报和审批。三年来,平台已为200多家演出机构和近300万用户提供服务。该平台协助政府部门遴选了408 764部政府补贴剧目,发放政府补贴资金4500万元。票房销售额连续三年增长30%以上,拉动相关消费约6亿元,间接拉动消费比约1: 12.5。

这些案例说明,作为智慧旅游的直接参与者,智慧旅游平台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是“最好的一个”——“苏州旅游总入口”是苏州市文化旅游局打造的全国首个旅游目的地服务平台;南京文化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国内唯一连接文化演出产业链各环节,有效提升行业运营的互联网平台;在美丽乡村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之前,我省乡村旅游市场数据处于“真空”状态…一个个“含金量”极高的项目,填补了各个行业的“空白”。

信息化是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条件之一。面对疫情对旅游业的持久影响,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已成为业界共识。疫情爆发以来,尽管受到一些影响,但在南京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上,乡村旅游农产品、农村居民住宿等产品销售额仍预定超过3000万元,有力证明了这一方向。

数据为王,智慧旅游的方向在于融合。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被卷入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旅游行业也不例外。美国直通车运营公司在南京的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以前南京的乡村旅游没有直观的数据,直通车只能根据往年火车的消费来制定路线。“农村大数据的存在,让我们可以制定更合理的路线。”

“数据为王,通过数据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南靖乡村大数据服务平台负责人王国军表示,该平台可以为游客提供真实的目的地参考和引导,为乡村旅游相关企业提供数据决策和判断,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当然,数据有时候也会有“欺骗性”。王国军透露,关于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南靖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成立了专门的数据团队,通过现场观察和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比对,对数据进行校准,制定和完善数据去重标准。

智慧旅游产业链作为一种创新融合的新业态,由广泛的主体构成,包括政府、代理服务公司,以及直接涉及景区、酒店、交通等的服务承包商。还整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企业。这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项目。还缺乏对产业链各要素的统一、系统的整合,尤其是数据。

以历史文化名城、旅游重镇苏州为例。这座城市每年接待1亿多游客。但火爆的背后,“黄牛”和黑导游一直影响着他们的旅游形象。另一方面,苏州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产品质量高,但资源分散,空模糊,无法实现全面引流。因此,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整合全市旅游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力量,建设“苏州旅游总入口”。“打造‘总入口’的目的是通过政企合作搭建政府平台,让旅游行业更加规范。”已调任省文投局的原苏州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朱国强坦言,虽然现在“苏州旅游总入口”风生水起,但刚开始接受度并没有那么高,不断调整进化,逐渐从简单的线路连接走向营销、产品推广、行业监管、智能服务的全方位升级。从事智慧旅游研究的南师大教授龙毅认为,除了“融合”,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AI、VR等新技术的应用、特定人群的定制化开发将是各类智慧旅游平台的重点方向。

“雁领”工程,探索可复制的“智慧模式”

相对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智慧升级”?金湖全域智慧旅游项目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案例。“金湖全域智慧旅游项目”作为苏北唯一入选项目,可以算是一个“大系统”。以金湖全域旅游的“线下总入口”——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为载体,通过“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基础支撑平台、21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金湖旅游的全域开发和管理,详细数据甚至包括“龙虾店接待能力”。

“当地旅游业基础薄弱,信息人才紧缺,县域经济欠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向社会购买10年服务,并根据延时评估每年支付总投资1400万元的智慧旅游项目,以减轻资金压力。”金湖旅游管理发展中心主任许逊承认,当地政府是有决心的。县委主要领导对交通、气象、人社、公安、环保、统计、规划等出行相关数据整合工作进行了专门布置。解决数据共享的老大难问题。

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处长李明珍表示,文化和旅游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资源管理水平、优化商务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宣传旅游资源等方面,为全域旅游建设“再添一把火”。

然而,文化旅游项目一直以来投资周期长,融资难。如何避免优质项目的“还没来得及征服,他就死了”?记者了解到,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的持续影响,原定于下半年启动的全省智慧文化旅游年度示范培育项目评选工作已经提前,将对入选项目给予配套政策。几轮“资金和活水”的注入,可以放大项目的示范效应,从而“鄢陵”产业复苏,“智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智慧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大趋势,但仍需要政府部门在资源整合上“牵头”,统筹协调交通、卫生、文旅等部门,做好顶层和底层双向设计,避免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交汇点记者付琦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