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北京 王府井(王府井集团官方网站)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王丹

被北京的历史和情怀镌刻的街道数不胜数,很多都家喻户晓,但只有一条街敢被称为“黄金街”。这就是王府井大街——一寸土地,一寸金,不分大小店铺。如果这里有一席之地,那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这里有几代人的回忆,在新华书店买的第一本书,在四联美发做的第一个发型…

建国后,北京的商业格局几经调整,老街几经变迁。时至今日,这条街依然牢牢占据着北京商业版图的中心,继续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商业创新向世界打开中国发展和文化自信的窗口。

(1)“新中国1号店”诞生于此。

据史料记载,王府井最早形成于元初建都时,清末成为一条小商业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将这条长街分为三段:北段叫王宓街,中段叫八面草,南段叫王府井街,因为有一口甘甜可口的水井。

北京 王府井(王府井集团官方网站)插图1956年的王府井大街。李伟摄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全长约1.5公里的王府井大街,从南至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辉煌再现。1952年12月4日,本报第二版刊登的《星期天的王府井大街》一文,生动地描绘了王府井大街的繁华景象

“周日早上八九点,王府井大街商店的喇叭里传来悠扬的音乐,一群群的工人、士兵、干部、学生陆陆续续来了。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百货商店,frontispiece好像突然变小了,顾客出来进去都要在门口等一会儿。民营百货每天的销售额是平常日子的两倍以上,国有百货也是如此。孩子们把卖儿童玩具的地方围了个水泄不通,直到选好自己喜欢的玩具才满意。”

1952年12月4日《北京日报》第2版。

那时候,一提到购物,北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府井大街上的东安市场——“新开的市场都比较宽,买东西很容易随意。如果繁华是第一点,请去你所在城市的东安。“这个市场,创建于光绪年间,也是王府井大街繁荣的源泉。与此同时,你可以尽情吃喝玩乐。中餐可以去东来顺,西餐可以去麒麟,剧院可以去吉祥剧院,医药可以去亨年堂…有钱没钱都可以去东安市场逛一天。

1955年9月25日,位于东安市场一街之隔的王府井百货公司正式开业。这是一个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地上6层,地下1层。销售商品近两万种,包括当时全国各地的优质日用工业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和部分外国商品。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第一店”。

开业当天,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汉为百货大楼剪彩。九扇门同时打开,成千上万的顾客蜂拥而入。营业一天结束,销量喜人,是上周日原北京百货大楼一、四门市部5家商场(均在王府井地区)总销量的两倍多。工作人员打扫货场时,顾客踩的鞋子是簸箕。(《北京日报》1955年9月26日第2版,首都百货商店昨天开业)

1955年9月26日《北京日报》第二版

1962年,王府井百货商店的一名售货员向孩子们介绍玩具。隆史

1958年,当周恩来总理参观王府井大街时,他鼓励各个商店的员工“想方设法保持老字号的特色和传统,以便商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经过几次商业网络的调整,到1980年,王府井大街已经形成了以百货公司和东风市场(新中国成立20周年前夕,东安市场改建后更名为东风市场)为主体的商业集群,包括各行各业的店铺136家,其中不乏著名的老字号。(1980年7月21日《北京日报》第3版《王府井大街的今昔》)

(2)改革开放迎来大规模转型。

新中国成立30年来,王府井大街以“买全国,卖全国”的招牌,登上了全国商业街之巅。

在商品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排队购物是王府井大街上的一景。不管你买的是旧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还是新的“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排长队就是一个晚上。

80年代初,王府井大街上又出现了一次排长队,属于王府井新华书店。通常,在门打开之前,老老少少的爱书人都在等着。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书店里开设了“英语角”,许多年轻人在这里初次体验英语口语,尽管口吃,但热情极高。王府井的新华书店拥抱了一代人对知识的热情。

对外开放的窗口还在扩大。1992年,王府井南口建起一座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楼。这个红头发、黄衣服、傻笑的小丑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麦当劳这个快餐巨头。(《北京日报》2009年9月30日第12版《王府井的繁荣》)

2009年9月30日《北京日报》第12版。

因为改革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王府井大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为“黄金街”之名。与此同时,北京西单、建外、亮马河地区的商场拔地而起,北京的商圈遍地开花。但商铺林立的王府井大街,营业面积只有19万平方米,发展受到越来越拥挤的街道和越来越多的车辆、行人的制约。现代商圈面前虽然有“威望”,但掩盖不了设施陈旧、观念落后、环境堪忧等一系列问题。

1993年秋,作为王府井标志之一的东安市场(原东风市场)被拆除重建,拉开了王府井地区大规模改造的序幕。

然后,王府井新华书店关闭重建。1994年11月13日晚,在《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中,全体店员向顾客敬礼。人们不情愿地在书店的留言簿上留言:“我为你的过去感到骄傲,为你的未来感到激动。”“我记得那是2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既然我们已经长大,我衷心感谢您,我的老师和朋友”……(《北京日报》1994年11月14日第1版,读者告别王府井书店)

上世纪60年代,王府井新华书店人头攒动。冯文刚摄

1994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第一版。

东安市场被拆,新华书店被关,四联美发被搬…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王府井大街大胆起步,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

(3)百年老街打造市级商业中心。

王府井大街改造的八年,是北京道路交通建设最快的八年,也是北京商业发展史上商场建设最快的八年。在这个空时期,王府井的辉煌逐渐转移到二环、三环附近的商场——赛特购物中心、公主坟城乡贸易中心、燕莎友谊商场、当代商场、双安商场等。此时,北京的环形商业结构开始形成,打破了以长安街为中心,王府井、西单、前门为主要抓手的线性商业结构。

1999年9月11日19时,70平方米的“王府井”紫铜牌匾揭幕,一条百年老街重获新生。权得、东来顺、瑞奇祥、四联美发、中国摄影、亨得利钟表店…搬走的老品牌陆续回来;拉人力车,提鸟笼……栩栩如生的铜像回放着北京的旧事。全新亮相的王府井大街,古朴典雅中带着浓浓的京味。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开幕式上,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表示,王府井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王府井商业街的建设是北京改革发展的缩影。它的深刻变化反映了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坚定信心。(1999年9月12日《北京日报》第一版王府井大街盛大开业)

20世纪90年代初,王府井大街改造前

1999年,翻新后的王府井大街焕然一新。陆健

1999年9月12日北京日报第一版

王府井大街的回归,在北京商业圈激起千层浪,北京的商业版图重新洗牌——从王府井大街往东,有恒基中心、中粮广场、赛特购物中心、友谊商店、贵由购物中心、国贸等在延长线上;从西单往西,延长线上有百盛、复兴商业城、长安商场、城乡贸易中心、翠微大厦等名店。北京的商业结构形成了线性和环形并存的局面,中心的王府井大街成为不可替代的“黄金大街”。

不止如此,王府井大街还在继续“向北、向东、向西延伸”。2000年3月,王府井大街二期改造重建工程启动,拟形成北起登势西入口,南至长安街,西至南河沿街,东至东单北大街的十字形结构,将原有的商业街概念拓展为市级商业中心,形成集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商业格局。(2000年3月22日《北京日报》第一版王府井挥舞金十字架)

2000年3月22日《北京日报》第一版

(4)用心做加减再变换。

王府井大街的人气回来了,但是仔细考虑了一下,也没有完全回来。2016年在王府井大街做过一个调查,外地游客和本地消费者的比例是7比3。也就是说,这条街更像是一个旅游景点,离文化、商业、旅游一体化街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府井大街瞄准“世界十大商业街”目标,再次启动改造。

2016年,存在了30多年的东华门夜市退出市场,还政于民。同时也留下了故宫和王府井之间的重要通道。第二年,存在了17年的水吧被拆除,变成了公共服务设施和艺术景观。拆除沿街16块大型屋顶广告牌匾,露出天际线;举办橱窗设计大赛,让主街的橱窗更时尚;增加可移动组合式花箱座椅,为主要街道增添绿色,供行人休息;清理“礼品街”等与定位不符的业态…王府井大街开展了4大类12个环境美容项目。(《北京日报》2017年9月17日第2版《提升王府井的12项改造工程》)

2017年9月17日北京日报第二版

王府井大街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在用心做加法。

2017年5月,位于王府井大街1号的嘉德艺术中心试营业。每个月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部分免费向公众开放;2017年9月,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设计制作的耿蔡荣铜雕《五牛与五福》亮相,为步行街增添了文化气息;2017年11月,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王宓中央”投入试运营;2017年12月底,拥有257年历史的英国“老字号”玩具店Hamres在百货公司开业,这是迄今为止该品牌在全球最大的单店。

“以前有很多卖果脯和纪念品的商店,街上都是游客。现在,网上名人和很多国际大牌都有很多店。”2018年9月,海淀区的张女士一家来到了改造升级后的王府井。她先是去网上名人餐厅“打卡”,然后去书店挑书,最后给孩子买玩具。她逛来逛去很开心。“变化真大。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北京日报2018年9月22日第5版金街加减法)

2018年9月22日北京日报第5版

王府井大街的加减法才是人气的真正回潮,也让其他优柔寡断的老商圈眼前一亮。

(5)文化引领中国最佳商业街建设。

2018年初,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该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特别是加快提升王府井大街、西单商圈等传统商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消费供给,推动品质消费。

作为旧商圈改造的代表,王府井大街已经迈出了探索新商业模式的第一步,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摒弃过去单一的商场数量,建设多元化的综合街区。如今的大众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中买”,更需要集服务、审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北京日报》2019年12月25日第8版《找准定位重振老商圈》)

2019年12月25日北京日报第八版

王府井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府井商业街将以文化为引领,推动转型升级,打造中国最好的商业街。”

其实,已经建了700年的王府井大街有着很强的文化底蕴。街区内有十余处文化艺术设施和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中国照相馆、首都剧院、外文书店、老舍故居等。也聚集在这里。人们期望体验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9年8月,一个老北京沉浸式体验街区“和平国局”亮相王府井百货,一经推出,便成为网络名人的打卡地。弯弯曲曲的老胡同散发着北京的味道,四合院门口停着28辆自行车,食堂的雪花冰箱里放着北冰洋和瓷瓶酸奶,小卖部里放着小时候用过的酱油,甚至胡同深处的公厕都在记忆里。

《童年回忆》《真正的老北京》……打破了“本地人不去王府井”的印象。

打开北京地图,三个著名的文化地标,故宫、王府井和龙符庙,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现在,这个地区有了一个新名字“文化金三角”。

从今年开始,东城区将以王府井大街为主轴,西接故宫打造古都文化带,北接龙符庙打造开放街区,探索在王府井和龙符庙之间形成“宽街窄巷”,将故宫-王府井-龙符庙“文化金三角”打造为国际顶级文化矩阵。(《北京日报》2022年8月13日第1版《文化金三角大有可为》)

2022年8月13日《北京日报》第一版

从一枝独秀到黯然失色,再到涅槃重生,王府井大街经历的每一次低谷都是商业版图的一次换血,它攀登的每一座高峰都是时代发展的一次飞跃。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视其为心中的“金街”第一,它不负众望,聆听时代脉搏的强音,稳步腾飞!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