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拜访北京二十五座古寺
王东四/图文
2022年没法出京,于是开始逛一些之前很少去或没有去过的寺,陆陆续续也逛了有二十五座,下面就分享给大家。
这二十五座分别是:
西城的米市胡同寺、回回营寺、普寿寺、德外法源寺、正源寺、德胜桥寺
东城的东直门外寺
海淀的圆明园方外观 、蓝靛厂寺、四王府寺、树村寺
朝阳的管庄寺、西会寺、杨闸寺 、万子营寺
昌平的何营寺、沙河寺、昌平寺、南口寺、西贯市寺
延庆的岔道城寺
通州的马驹桥寺
密云的古北口寺、密云寺、穆家峪寺
4月 米市胡同寺、何营寺、沙河寺、昌平寺、马驹桥寺、南口寺、岔道城寺
如今在北京菜市口地铁站旁的一大片工地围挡之中,保存着在10年前大吉片拆迁时仅存的米市胡同寺二层小楼。小楼原本是老便宜坊饭庄,民国时期因为不少西北五省回民迁居菜市口附近,原本礼拜只能去天桥寺或教子胡同寺,多有不变,因此集资万余元将小楼买下,经过改建于1940年1月1日正式成为米市胡同寺,详见日记《北京唯一的南方风格清真寺建筑——米市胡同清真寺》。
米市胡同清真寺
北京昌平何营有座西域先贤伯哈智墓,本地人也叫作筛海巴巴坟,张姓回民世代在此守墓。从明代至今,本地及周边回民在农历三月二十四日这天都会赶来给筛海巴巴游坟,从未间断。伯哈智墓园南侧有张伯伯家建于1930年代的何营清真寺。目前老建筑仅存北房,可以看到墙壁中间用石块垒成,这些石块都是张伯伯家当年从山里拉回来的,详见日记《拜访西域先贤伯哈智墓》。
何营清真寺
斋月的第一个主麻,非常知感,北京昌平、房山和通州的部分寺开放了,于是去了离我家相对比较方便的沙河寺礼主麻。明万历年间,通往张家口的京北大道转移到沙河,贩运牛羊的回民开始在沙河聚居。沙河寺始建于明朝,清光绪和民国时期两次重修,是典型的华北传统清真寺院落形制。详见日记《斋月访古寺七座》。
沙河清真寺
修缮中的昌平五街寺。五街寺又叫昌平城里寺,传说中为常遇春北征途中所建,万历年间使用修建明陵所用石木料重建,其中大殿的金丝楠梁柱保留至今。详见日记《斋月访古寺七座》。
修缮中的昌平五街清真寺,五街寺又叫昌平城里清真寺。
去通州马驹桥寺礼主麻。马驹桥位于凉水河南岸,明成祖迁都后在这里修建了南海子皇家猎苑,1463年(天顺七年)又建造了跨越凉水河的石拱桥。从此马驹桥成为京畿要道,商贾云集,回民也不断迁来经商。明代时修建了马驹桥寺,乾隆年间重修,1937年再度扩建。1999年,牛街女寺拆除后的全部木料砖瓦被用来翻修马驹桥寺,增建了殿后高耸的望月楼。详见日记《斋月访古寺七座》。
州马驹桥清真寺
为抵御蒙古入侵,明朝于1404年(明永乐二年)修建了南口城,后来多次重修。清代以后随着草原贸易的繁荣,南口城内店铺林立,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南口寺位于南口城南门外,始建时间无考,据推测建于明代。寺内保存有一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延庆州南口重修清真寺”碑记,上面记载了密云石匣城的杨笑山阿訇于1876年受聘南口寺,之后四处奔波筹集乜贴,先后于1879年修南讲堂,1880年修北静室,1881年修水井。1887年杨阿訇改聘怀来县沙城寺,南口清真寺聘请闪鸿恩阿訇,继续在水井旁修水房,在东北角修大门。现在的南口寺总体保持了光绪年间重修后的形制。详见日记《斋月访古寺七座》。
南口清真寺
岔道城是从塞外通过太行八径“军都陉”进入北京的第一道关城,是居庸关的前哨站。从这里往西可以通过怀来前往宣化、张家口,往北则可以前往延庆、永宁,因此称为“岔道”。岔道城修筑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嘉靖、隆庆年间两次包砖重修,是抵御蒙古入侵的重要关口。清代以后,岔道城成为西北各地商旅进京的要道,贸易往来频繁,城内日益繁荣,店铺客栈众多。为了满足来往回民商人的需要,城内也就修了寺。详见日记《斋月访古寺七座》。
岔道城清真寺
5月 古北口寺、圆明园方外观 、回回营寺、普寿寺
开斋节后的第一天,决定去密云古北口拜访一下古寺。古北口寺始建年代无考,据寺内明崇啊祯碑记载于明崇啊祯二年(1629年)重修。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回回军官马进良因战功卓著调任直隶古北口总兵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任提督直隶总兵官,人称“回回马总兵”,就驻扎在古北口河西村。在古北口期间,马进良主持重修了古北口寺,现在的古寺基本是康熙年重修时的规模。详见日记《古北口访古寺》。
古北口清真寺
方外观是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的一部分,,建于1756-1759年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由清朝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主要设计,中国工匠进行施工,属于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1760年,乾隆召见平叛白山派大、小和卓有功的回部人士进京,封功臣图尔都·和卓为一等台吉,并将他的妹妹封为和贵人。1761年和卓氏加封容嫔,后又升为容妃,乾隆便将方外观改造为礼拜殿,专为和卓氏礼拜。此后和卓氏在宫中生活了28年,直到1788年在圆明园归真。详见日记《圆明园中的清真寺》。
圆明园中的清真寺
清代北京有一座皇家敕建的清真寺,那就是位于西长安街上的回回营清真寺,这也是唯一一座由清朝官方修建的清真寺。遗憾的是,回回营清真寺大殿在1900年代因破败而倒塌,民国初年又被袁世凯彻底拆毁。大殿被拆后,教民无处礼拜,又在大殿原址重建了一座小殿,2010年又被拆除。2011年,西城文委在原址以西200米重建了清真寺,乾隆题写的《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被重新放在院中。详见日记《去北海公园看回回营清真寺》。
回回营清真寺
普寿寺位于北京西城锦什坊街,元代称金城坊街。虽然保存有珍贵的元代墓碑,但目前没有找到普寿寺建于元朝的记载。因清真寺垂花门上方曾经悬挂有带“大明宣德四年建”印章的匾额,因此一般认为普寿寺始建于1429年(明宣德四年),明正统、万历、天启和崇啊祯年间多次重修。明朝时期,普寿寺和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和安定门内法明寺并称为明代北京四大官寺,地位非常高。据定州清真寺1521年(正德十六年)的《重修礼拜寺记》碑文记载,明弘治年间武平伯陈勋为了重修定州清真寺,向普寿寺中的会众求助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当时寺中多为“缙绅士大夫”。2008年锦什坊街拆迁后清真寺被拆除,2010年-2014年重建为现在的形制。详见日记《从伊儿汗国来到元大都的苏菲修行者》 。
普寿清真寺
7月 东直门外寺、西贯市寺、德外法源寺、正源寺
美好的一天从榜达开始,去了离我家比较近的东直门外清真寺。东直门外清真寺原名二里庄清真寺,始建于元代,清康熙重修。80年代末,首钢和丹麦外商合资在二里庄修建国际公寓,因此将清真寺向西北迁移一公里重建,1991年竣工,1993年重新开放。详见日记 《教历新年,北京访古寺》 。
东直门外清真寺
西贯市清真寺原名“灌石村清真礼拜寺”,始建于1494年(明弘治七年),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重建大殿,1723年(雍正元年)重建大门,1732年(雍正十年)重建厅房,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重建窑殿,光绪和民国时期继续重修。详见日记 《教历新年,北京访古寺》 。
西贯市清真寺原名“灌石村清真礼拜寺”
法源寺始建时间无考,原址在德胜门外校场口北上坡,康熙年间迁址扩建,民国时期再次扩建大殿,由四个勾连搭屋顶和一个四角攒尖顶亭组成。现在大殿门口挂有“万物归真”匾额,1928年由陆军上将马福祥题写。详见日记 《教历新年,北京访古寺》 。
法源清真寺
正源清真寺前身是始建于道光年间的西直门内北沟沿清真寺。1946年后北沟沿改称赵登禹路,因此也叫赵登禹路清真寺。1997年因拆迁而迁现址重建,改名正源清真寺。详见日记 《教历新年,北京访古寺》 。
正源清真寺
8月 密云寺、穆家峪寺
密云城关寺始建于清朝,2006年迁址重建, 详见日记《环密云水库清真之旅》 。
密云城关清真寺
穆家峪村现名北穆家峪回族村,位于密云城区东北,密云水库以南,历史上处在由古北口、石匣古城前往密云城区的商道之上。穆姓回民来自天津穆家庄(今天穆村),乾隆年间迁来密云,至今已经二百多年了。穆家峪始迁祖穆国报之子名叫穆朝玉,晚年在村东河边的小山上创建穆家峪清真寺。详见日记《环密云水库清真之旅》 。
穆家峪清真寺
9月 德胜桥寺、管庄寺、西会寺、杨闸寺
后海清真寺位于连接后海和西海的河道北岸,德胜桥东侧,因此又叫德胜桥清真寺。清真寺据传始建于清代,现在的建筑是1946年重建的,具有典型的民国西洋建筑风格,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已经成为大杂院。我去的时候大殿内部最南侧的房主正在重新装修,得以看到大殿内部的景象。最惊喜的是,由于装修揭掉了外层的墙皮,露出了当年拜向墙上的传统经字书法。而随着装修的继续进行,书法很可能不久之后又会看不到了。详见日记《寻访后海清真寺的民国小楼》。
后海清真寺又叫德胜桥清真寺
管庄寺始建时间不详,1946年翻修大殿,1958年至80年代被大食堂、打草绳工厂和生产队占用,2003-2004年再次翻修重建,望月楼的宝顶是请天津河西务的师傅按照旧宝顶的形制铸造而成。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管庄清真寺
西会寺位于通惠河畔,原普济闸大桥的北岸,始建于1821年(道光元年),大殿上方至今悬挂有1821年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题写的“清真无二”匾额。 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西会清真寺
杨闸寺历史上紧邻北京朝阳门通往通州的官道,据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在的建筑是1994年翻建的,2006年又进行了整修。寺内建有游廊凉亭,还有1998年从天津蓟县移栽的苍松侧柏,环境很好。 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杨闸清真寺
10月 万子营寺、蓝靛厂寺、四王府寺、树村寺
万子营寺始建时间不详,80年代后期重修时,时年90岁的乡老李世清提供了一幅自己手绘的清真寺图,后来修缮就依照图上的建筑样式进行。寺虽不大但环境很好,清净宜人,远离喧嚣。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万子营寺
蓝靛厂寺始建于明朝,清嘉庆、道光、民国时期多次重修,1960年代坚持开放,但部分房屋被占,1979年得以归还,1987年重修。2004年蓝靛厂拆迁后,清真寺于2007年启动翻建,2009年建成。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蓝靛厂清真寺
四王府清真寺就在植物园东侧,由周边香山、四王府、门头、南河滩和小屯五郡回民共用。清真寺据传乾隆时期由后门桥马乡老和本郡乡老创建,民国时期重修,1960-80年代关闭,大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后拆除大殿出售木料砖瓦重建了北房和围墙,改在北房礼拜。经过多方努力,得以在1990年重建大殿。但因施工失误,最终将大殿迁移到了原址的东侧,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四王府清真寺
树村寺位于圆明园北门外,始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同治、宣统及民国时期多次重修。1950年代被占用,1960年代遭到破坏,1983年恢复活动,后又多次重修。树村现已拆迁,村民已上楼。详见日记《秋日北京访古寺》。
树村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