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江门!

电视剧《狂飙》的热播, 让广东的一座小城——江门 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中。 江门,俗称“五邑”,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 蓬江的会合处, 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 故名“江门”。
图为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 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胞 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因侨而立,因侨而兴, 中西文明在此交融碰撞, 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和侨乡风情。 在江门,一定要看侨乡特色美景! 江门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 深厚的历史文化 以及保存完好的华侨建筑, 为众多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碉楼、洋楼、骑楼等特色建筑群, 为拍摄年代剧提供了“天然影棚”。 祖籍江门五邑地区的香港艺人 刘德华、谭咏麟、钟镇涛 也常常为家乡打CALL!图为游客在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打卡拍照。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打卡《狂飙》同款剧照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是《狂飙》的取景地之一, 位于江门蓬江河畔,全长0.8千米, 是江门市老商业区和历史街区, 包括墟顶老街、启明里等。
图为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游客打卡拍照。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沿街建成的骑楼 形成了独特的“侨味”风格。 由于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翻新, 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了怀旧的韵味。图为游客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墟顶老街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墟顶老街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 此处“级级石”“水埗头” 为墟顶老街的中心地带, 是江门市的原点。 墟顶老街经数百年发展, 孕育出城市的雏形, 因此有人说: 墟顶就是“江门”,“江门”就在墟顶。图为游客在启明里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位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东段的启明里, 是江门市城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落之一, 1914年,华侨黄黎阁在此首建启明楼, 片区由此得名“启明里”。图为启明里华侨屋外观装饰了房屋故事牌,向游客讲述屋主与房屋的故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图为启明里。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启明里由海外华侨集资兴建而成, 是华侨华人史中的一处重要记忆, 绝大多数的建筑依然保持昔日的风貌, 见证了江门的城市变迁。

到开平碉楼看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位于江门开平, 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 由江门华侨回乡修建, 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 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新社记者 何俊杰 摄开平自力村内的铭石楼。中新社记者 何俊杰 摄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新社记者 何俊杰 摄 各式碉楼千姿百态,中西合璧 绵延百里,蔚为壮观。 开平碉楼融汇了 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 与本土建筑艺术 成就“万国建筑大典”。铭石楼室内陈设。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铭石楼室内陈设。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碉楼之内,一幅幅照片记录着家族的传承, 一封封侨批述说着万里之外的思乡之情, 一件件带有异域色彩的家具陈设, 流露出楼主人的过往生活。 2007年6月, 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到赤坎华侨古镇邂逅百年风情

赤坎华侨古镇 依水而兴,因侨而盛。 以长堤为核心,起“楼”建“市”,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 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 先后建起600多座骑楼,绵延3公里。
图为赤坎华侨古镇。彭伟宗 摄 传统宗族文化 与近代公共文化和商业文化 在这里交融发展, 因此形成百业兴旺、商铺林立的繁华商埠。 2019年初, 赤坎华侨古镇启动围蔽修缮施工, 经过抢救性保护的古镇, 重现百年侨乡圩镇建筑风貌, 目前已成为国际旅游度假区。图为赤坎华侨古镇。景区供图图为赤坎华侨古镇。景区供图

到梅家大院一睹洋楼风采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 让其取景地梅家大院名声大噪,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图为梅家大院。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梅家大院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 是台山洋楼的典范, 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 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 故有“梅家大院”之称, 现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图为梅家大院。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梅家大院占地约80亩, 囊括108幢骑楼, 每一幢楼都有自身独特的细节, 并且极具中西方建筑特色, 是国内少有的规模宏大的华侨建筑群。 步行在梅家大院, 看着骑楼欧式的建筑外形和 古色古香的中文牌匾的结合, 可以感受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在江门,一定要品尝这些美食! 了解一个城市的性格,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从它的美食开始! 江门物产丰富, 特色美食更是不胜枚举。

黄鳝煲仔饭

在江门台山, 近半数餐厅都能找到黄鳝煲仔饭, 足以说明江门街坊食鳝的热情。 嫩滑的本地黄鳝和台山丝苗米在闷煮之后, 肉汁和酱汁渗入到米饭中, 瞬间食欲大增。 清香的青葱配上柴火闷出来的焦香锅巴, 不用配菜,就能吃下4、5碗米饭。
图为鲍鱼黄鳝饭。梁少华 摄图为台山黄鳝饭。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煲饭的同时, 鳝骨与红枣党参一同滚汤, 汤头清甜。 吃到最后,煲底的香脆饭焦 加入鳝骨汤翻煮成泡饭吃, 便是台山著名的“一煲三吃”。

古井烧鹅

北方人钟情于烤鸭, 南方人则偏爱烧鹅, 要说广东烧鹅最出名的地方, 那必须得提名新会古井。
图为新会古井镇的特色烧鹅街。李晓春 摄 传统的古井烧鹅要历经 七道以上的复杂工序: 选取开平马岗鹅作为原料、 充气、填肚、封腔、 烫皮、上糖皮、烤制出炉。图为刚出炉的古井烧鹅。李晓春 摄 一系列的繁琐步骤后, 才能出炉一盘呈现出 枣红色光泽、皮脆肉嫩, 汁水四溢的古井烧鹅。 切、斩、剁一气呵成, 最后淋上烧鹅汁, 一碟皮香脆而有光泽, 肉汁多而不腻的烧鹅就上桌了。 “甜”和“清香”是古井烧鹅的特色所在。图为一个烧鹅例牌的分量。李晓春 摄

台山生蚝

“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 形容的是台山生蚝, 如牛奶般的光洁外表和丝滑的口感, 让人欲罢不能。

图为刚开壳取出的新鲜蚝肉 。李晓春 摄 江门台山生蚝,生长于咸淡水交汇, 连片生态优良的浅海水域, 造就了它出众品质。 通过特殊方式晒制好的生蚝, 表面呈现淡淡的古铜色, 成为了非常难得的金蚝。

图为晒至六成干的台山“金蚝”。李晓春 摄

图为炭烧生蚝。甄双苗 摄 冬至后到清明前, 是品尝生蚝的最佳时间, 也是制作蚝油的最佳时期。

恩平濑粉

恩平濑粉是用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 中秋佳节,恩平人以濑粉为主食, 吃时用开水烫过,兑进上汤, 就成独具一格的濑粉了。
图为刚清洗上架的湿濑粉。李晓春 摄图为在槽孔中“濑”出的长粉条。李晓春 摄 濑粉非恩平独有, 当地出产的濑粉以其独特的口感而闻名, “恩平濑粉”的名气逐年看涨。 濑粉兑莲藕、药材等老火汤, 经过浓汤浸泡的濑粉充分入味, 一撮濑粉一口热汤,简直无敌!图为莲藕猪骨濑粉。李晓春 摄图为牛腩药材濑粉。李晓春 摄 在江门,一定要看这些非遗! 江门非遗, 散发着侨乡文化的独特气息。 荷塘纱龙、新会葵艺等 都是侨乡人民 引以为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荷塘纱龙

荷塘纱龙起源于篁湾古老的民间艺术。 相传,明代时由篁湾举人李唐佐 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 融合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 后屡经改进、创新,发展至今。
荷塘纱龙。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纱龙舞共有20多种舞步。 整套龙舞约需一个多小时, 花式纷呈,高难度动作频出, 而能使龙体内蜡烛不灭。 舞龙人每轮26人,接力交替时, 不歇舞,不乱阵,称之为“绝技”。

新会葵艺

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 素有“葵乡”美誉。 新会葵艺历史久远,从东晋起, 新会就已开始种植葵树和进行葵艺加工。 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 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 使葵艺加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小鸟天堂工艺葵扇。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葵艺最兴盛时期, 新会有300多家葵艺厂, 500多个花色品种, 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东艺宫灯制作技艺

东艺宫灯以雍容华贵、 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 作为南派宫灯的杰出代表流传至今, 既保存着中国宫灯的传统特点, 又具有与北派宫灯不同的特点。
图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内,江门东艺宫灯省级非遗传承人、美籍华人李仰东展示东艺宫灯。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东艺宫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传统六角宫灯, 其造型端庄、肃穆、稳重, 与古建筑艺术相得益彰。 其宫灯玻璃灯片由名师手工绘制, 使人百看不厌。 东艺宫灯在近百年来, 随着贸易发展和华侨迁徙存续到了世界各地, 在海外华侨聚居地被广泛使用。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 是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世代传承 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 将当地特产新会柑 经开皮、晒制、陈化等程序, 精心制成“新会陈皮”, 供药用和日常烹调, 陈皮入药已有700多年历史。
刚晒干的“二红皮” 。李晓春 摄 新会人自古以来一直用陈皮为调味料 烹制各式菜肴、甜食等, 形成新会独特的陈皮食用文化, 新会陈皮也是新会人用作馈赠亲友的佳品。 中国侨乡江门 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 不仅有美景,也有美食,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江门! 来源:中国新闻社 部分图文素材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孙秋霞 原标题:《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江门!》 编辑:戴晨

“狂飙”在中国第一侨乡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在这两国的中国公民请关注预警信息!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