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古镇OR新城?邱隘的两条路径

01

我们熟悉的邱隘也许在不久后就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日益习以为常的城市形象。

根据规划,盛莫路邱隘段将随着道路整体的改造,拓宽成八车道,其目前仅为双向两车道。这一拓宽目前已如箭在弦,因为拓宽工程还涉及到7号线的建设,何况盛莫路邱隘段的北面已经拓宽完毕,邱隘南侧路段的拓宽也已于去年公布。不至于中间再留一段两车道的小路。

这一拓宽一定会改变邱隘如今的风貌。

盛莫路一直都是邱隘镇的南北商业主轴,两车道的宽度为商业人气的聚集添了不少力。虽然老盛莫路已有一段在改造状态,但剩下的路段依然能展现出邱隘街市的繁华——尽管实际上已大不如前。

邱隘的商业中心——邱隘市场就在盛莫路畔,对面是小型公交枢纽,也是邱隘商铺最密集的地段。以盛莫路为主轴,又伸展出多条小商街,如文卫路、东港路、青年路、镇中路。沿着镇中心的河道,也布满了各类小店。最终共同编织成邱隘密集的商业网络。

所有这些街道都很窄,有些仅有一车道,当下的盛莫路已经是邱隘老镇最宽的道路。界面诚然是破旧的,甚至是凌乱的,但生活气息始终在线——有时,一定的杂乱反而能酝酿出更浓郁的生活气息。原因很简单,因为多数人都向往一种随性、惬意而自由的生活体验。这恰恰是邱隘老镇当下的特色,再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亲切而熟悉,形成了一种无需明言的默契。

楼下的早点铺6点后一定有人,晚上下楼一定能很快买到一包烟,手机坏了能很快找到相熟的师傅修理,有快递送来了一定有人帮你保管。街边小店里总会飘出一段越剧的轻盈小调,几位老人坐在河边摇着蒲扇,说着最近的新闻。

前几年浙江很流行小镇经济。在官方语境里小镇经济指向的是传统块状经济的升级形态,但民间对小镇经济的热衷还有另一层内涵,就是“小镇”两字中暗含的“诗和远方”,以及久违的从前慢。

上世纪初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把现代人的焦虑解释为,人们从田园牧歌般的小镇来到大都市后,因茫茫的陌生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压迫感,以及自我认知的失衡。只有回到原来的小镇,才能重新找那种最熟悉最舒服的感觉。

当下的邱隘就是那种小镇,没有巨型建筑物的压迫感,也没有“文明城市”的种种“规矩”,生活是一种约定俗成。即使闹市就在几米之外,但因为老镇依然保持了较大规模,还是能实现从闹市到小镇的心情切换。

这一规模也使邱隘包容了大量外来人口,去年的官方数据是8万。因为房屋老旧,所以房租不高,几百块就能租到一间,又离市中心如此之近,自然深受外来务工者欢迎。这些务工者的存在又派生出多元化的消费,有些在城市已经消失的业态,比如光碟租赁,各类日用品的零售,还能存在于街边小店中。

02

但在拓宽之后这些感觉将不复存在。原因还不仅在于盛莫路商业主轴功能的丧失,为配合这条八车道的主干道,以及同样在规划中的,百丈路的拓宽东延,几乎所有的现有支路都要拓宽改造。

拓宽会造成大规模的拆迁,拆迁的巨额支出需要靠后续大规模的快速的拍地填补,因此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已近在眼前,邱隘老镇的风貌必然不断向当下的新城区看齐。

这当然也是邱隘未来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不过,是不是唯一的选择呢?新城之畔真的不能容纳一座老镇的身影吗?

或者我们还能换个词——邱隘古镇。

邱隘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古镇,又称“雪菜之乡”,拥有1300年传承史,也就是可以从唐朝的藩镇割据时期算起。

那时的邱隘还叫崔街,名字取自当地崔姓经商大户;又因这条街非常窄长,处于水道要津,遂又称崔隘。

宋咸平五年(1002),当地出了个叫邱舜微的进士,历任散骑常待、资政殿学士,相当于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副部级干部,并以这个级别“知明州”,说明宋朝时明州的地位就和今天差不多。邱舜微于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举家迁鄞,其后裔邱惟伦又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江左迁居于崔街定居,从此崔街“改朝换代”,改名为邱隘。

03

从邱隘的街巷名字也能窥见当地浓浓的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比如:槐花树下、卖布弄、石子路、严家弄、七房、祖伍房、贺兴弄、倒撑漕、瓦檐漕、捕蟾漕、大马弄等等。一条街名就是一段历史。

邱隘还保留着金价桥、官房、邱福房、胡家老宅等古迹,甚至还保留了一座“邱介供销社食品厂”遗址,因历史悠久保护完好,呈现了一条鲜明的历史变迁脉络。

因此,邱隘有历史,有掌故,有遗迹,有传承,古镇之名实至名归。如果大兴土木,改造成那种千人一面的城市界面,岂不为一种巨大的损失?

即使从功利化的角度,我也认为作为古镇的邱隘比单纯的城市化更有价值。

如果邱隘以古镇的形式留存,一边是明湖的波光粼粼,和东部新城的现代建筑群,形成古典与现代的对话,将成为奇妙的梦幻般的界面组合。

刚才还漫步在玻璃幕墙和钢筋水泥之间,忽然就来到了一座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古镇,这种体验岂非极为有趣而新奇?

明湖本就有文旅属性,而一座古镇的存在一定能迅速放大明湖的文旅价值,成为又一张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而不是又一座自娱自乐的乏味的新城。

反之,如果大范围推倒重来,因老镇规模超1平方公里,相当于海曙古城1/3的面积,光拆迁就是一个百亿级的天文数字。当楼市已至末场,如此高强度的房地产开发也会伴有较高风险。

04

邱隘当下的界面自然当不起古镇之名,但这也正是邱隘确立历史古镇定位后,真正需要进行的改造。即如何恢复古镇特色,且适当地融入些许现代化元素,再凭借明湖纵横发达的水网,恢复当年的“清明上河图”,为明湖和宁波主城区奉献一道别致而靓丽的景观。

这些改造必然包括复原古镇肌理,以及河塘水网。改造邱隘老街,使其成为南塘老街的升级版和扩大版(南塘老街未能沿东西河岸重建,是其当下难以克服的遗憾)。

保留邱隘的商业街区特色,拆除不具文保价值的老旧建筑,保护修缮真正的古建筑,复原名人故居及其他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如祠堂、庙宇、凉亭、拱桥,并保留或恢复各历史阶段的代表建筑,以呈现古镇完整的发展脉络。“知道它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关于商业,因为当前不允许在70年产权住宅楼下任意开餐饮店,在古镇的核心商业街区便不宜造临街住宅,可代之以商业+低层办公,或商业+低层公寓,或纯商业的形式,作为街巷的镶边。

在与新城衔接的部分,建造富含古典元素的现代建筑,形成时间线的自然过渡。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在邱隘改造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原住民,使其继续以现在的生活方式在邱隘古镇休养生息世代繁衍,展现原汁原味的塘河文化。

也让他们和子孙讲述当年的故事,以及一座千年古镇如何新生。

(以上邱隘照片拍摄于2020年1月,部分街景已经消失)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