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虞山公园(济南虞山公园在哪里)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最晚几点出去
16:00。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风光绚丽的沙家浜畔, *** 说明的开放时间为每天的早上8:00到下午16:00,因此最晚在16:00出去。
虞山镇的主要景点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城北虞山之麓,建园七十年 。依山傍城,秀木拥翠;亭、榭、桥、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径,曲尽其妙。山野风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独具城市山林优势之综合性公园。正门临北门大街,为旧时半巢居及陈家山门处。民国20年(1931年)建园,初名常熟公园。其时城西隅尚有逍遥游公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曾一度改名为虞山公园,后渐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园俗称为新公园以示区别。
公园内景点众多,卷云石位于栗里茶室前。此石高3米,最宽处约1.5米,其状舒展如云,形态奇特,正中镌刻邑人、燕谷老人张鸿题书“卷云”两大字,旁镌“刳神胎,出灵氛,一舒一卷为天下云,丙子六月燕谷老人题”。卷云石灵秀轻盈、临风欲飞。此石系从辛峰巷燕园移来,原为明代钱谦益宅后花园中遗物。清雍正时析县,琴川河以东划入昭文县境,钱宅部分被改建为昭文县衙及城隍庙等。
九曲桥、湖心亭为建园时所筑,桥作九曲,亭在湖心。这一带池水为旧时“观音潭”遗迹。亭上曾悬南社诗人朱剑芒书“在水中央”匾额一方,十年浩劫时,朱因此增一大罪状,匾亦毁去。池中多年投放了2000多尾观赏鱼。绕池四周,遍植了枫树、桃树。泛舟湖中,颇多佳趣。
双茆亭在湖心亭南,隔水相对。建园时拟在此处筑一船厅,未果,改作紫藤棚架,两端之亭合称为“双茆亭”。此双亭呈六角形,竹结构,顶部覆以茅草,饶有野趣。
夕照榭位于湖心亭北,为半舫式小榭,亭、榭临水,相映成趣。每当落日斜照,景色优美。亭中有石台一座,厚二寸许,石质桌面呈褐色,中有深色竹叶纹,极似玛瑙,重实,非十来人不能移动,为罕见之物。
王石谷亭1973年迁建,在园中西部山腰间。亭作长方形,在松风亭上,拾级可登。邑人王石谷为清初名画家。此亭从北门大街50号原王石谷祠中迁来。亭内正壁上原嵌有《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为王石谷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离开清宫画苑时,宫廷画家扬州禹之鼎为表惜别之情绘赠,后裔孙镌于石置王石谷祠内。此一珍贵文物,已由市文管会取下保存。
松风亭、听松泉在园之西北角旧城墙旁,亭为六角形之半,也叫半亭。附近多松树,可听松涛,旁有泉,即名听松泉。
忠王碑亭建国后建,位于环翠小筑东南,为太平天国时期据守常熟将领为忠王李秀成歌功颂德而立,名“报恩牌坊碑”。碑文长达四百九十多字,为太平天国时期所刻碑文字数最多、字体更佳的一种。此碑原在南门外天朝牌楼处,几经迁移。后建亭虞山公园之中,保存此碑。供人瞻仰。十年浩劫中,石碑移至市文管会保存,现藏碑刻博物馆。1986年初,该亭移至公园后山虞红亭南30米处。
盆景园位于儿童乐园西,其内“六台三托一顶”常熟流派盆景千姿百态。1993年7月,市园林管理处投资23.8万元,增建了长廊68米,假山3座,铺设卵石路98平方米,草坪280平方米,新建四方亭、六角亭,翻建围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中园。
环翠小筑环翠小筑原在儿童乐园现址,现新建于盆景园内、原饮绿居茶室旧址。环境幽美,造型古朴雅致。在屋前有三块名石。一为“沁雪石”,宋吴兴赵皇亲家私人花园莲庄旧物。元代时,莲庄为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所有。 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南齐延兴中兴年间(494-502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使)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木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润旁,故又称“破山寺”。唐咸通九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碑在兴福寺内,至今仍完整无损。
1949年前,兴福寺殿堂破旧,残圮不堪,岌岌可危。1949年后人民 *** 多次进行维修和保扩,物别是1981年11月起,兴福寺得到全面维修,并交给佛教团体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1985年重阳节时,兴福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这次开光距明朝万历年间的开光已有384年了,是兴福寺历史上的一次盛会。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的名山大寺、佛教界知名人士和信徒上千人兴高采列地参加了这次盛典。
与兴福寺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禅堂等,还有崇教兴福寺塔、华严塔、观音楼、救虎阁、空心亭、四高僧墓、伴竹阁、饱绿轩等建筑。这些建筑全部修缮一新,富丽堂皇。寺内古木参天,林荫夹道,还有一棵高达十几丈的高朝桂树,树冠像顶大伞,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郁香醉人。
兴福寺内有著名的兴福寺塔,据记载,此塔兴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后因筹建僧人去世而末能竣工。至咸淳年间(1265-1274年),才将塔原构拆去,重建九层塔。此时塔侧有崇教兴福寺,塔遂属于寺。寺已几经兴废,唯塔存至今。因塔平面为方形,故有“方塔”之称,寺一度也随塔名称“方塔寺”。塔自创建以来,历经沧桑,仅明清二代就经历地震达十八次以上,曾遭雷击、兵燹等不下数十次,除塔顶有些斜欹外,匀安然无恙,这显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塔为四方九层,砖身木檐楼阁形式,总高69.14米,底层原有木构外廊,现仅存石础与台座;塔身每边宽5.25米,原四面辟券门,清乾隆年间重修塔时置石碑,遂将北门堵封。其他各层皆四面开门,门两侧隐出直棂穿,转角置半圆角柱,柱间阁枋子、斗拱承挑出檐,再荷上面的平座,座周绕有几何纹样的栏杆,每面分三扇间立“擎檐柱”,直支檐下,层顶覆盔形,顶中套金属覆钵和相轮七重等刹件。塔外轮廊为柔和的抛物线,翼角荣绕,造型清秀。塔室底层作八边形,与二层间做有隔层,一层正中有“宫井”与底层联通,原供四面千手观音立像,现已废。井口暂作天花隔封,自二层起,室平面改为方形,每层置有木扶梯,可登顶层。 石梅园 石梅,位于江苏常熟虞山东南麓,这里林木繁茂,风景优美。相传汉朝时期有个叫黄初平的名士曾到此游览相传汉代黄初平曾游此,见山石峥嵘,将梅子的核仍在了山坡的石壁上,一夜之间就长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梅树,梅花盛开,令人惊叹,故称“石梅”。黄为汉代兰溪人,传他15岁时放羊,途遇仙道,被引到金华山石室之中。40多年后能叱羊成石,叱石成羊,后升天成仙。他游历到常熟后,除投梅核成石梅外,还在石梅附近之小山台叱羊成石,并在巨石上与仙人饮酒,后此石称初平石,今日尚在。黄被后人尊称为“黄大仙”,今日遍布东南亚各国及港、台的“黄大仙庙”,就是祭拜当年曾在常熟活动过的这位黄初平的。人们相信,祭拜黄大仙能祈福纳祥,避灾祛邪。
后来,有人在石壁上刻下了七朵梅花的图案,所以此处得名“石梅”。石梅也就成了人们的游览之处。如今,石刻的梅花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锡山顾光耀的篆体“石梅”两个字刻与崖上,依旧清晰可见。据说,就在石梅不远处曾经有过一座白他、衣庵,如今也就遗留下一处旧址。1984年春天,人们在石梅古迹和白衣庵的旧址上建造了一座仿古典的园林“石梅园”,圆内凿石通径,楼层迭阁,长廊名轩,流泉滴水,风光独绝。
虞山的介绍
虞山为江苏省常熟市境内的一座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后葬于此而得名。虞山东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虞山景区分虞山公园及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大组成部分,虞山公园在山脚的东部,北门大街上,以古城墙为界,为常熟市亮山工程的一部分。
虞山秋来皆颜色
常熟,与大多江南水乡一样,细读她的任意一处,是大自然 *** 吟诵的一首诗。在诗情画意充溢的常熟,令我心田荡起敬畏波澜和烙下深深印记的则是虞山。
秋风有意无意地吹着,大地以一首诗的时间变幻着色彩。以暖色调为主,黄的黄着,红的红着,绿的也还绿着。虞山也不例外,色彩仿佛更加丰富。大自然的斑斓蕴藏着江南几千年丰富的文化色彩在这里交相辉映,以一幅画的姿态慢慢展开。
深秋时分,虞山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就是那艳丽的秋景色,此时层林尽染。这里不仅仅有银杏的金黄,更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
红枫是常熟的市树,在虞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色彩。此刻的虞山公园似待嫁的少女披上了嫁衣,如风情万种般迷人。
进园处的“倚晴园”林荫茂密、秋意浓郁。倚晴园的美,在其幽雅精致而巧夺天工的构思。虽不怎么出名,但却有着园林的灵魂,已经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
与姑苏那些城里的园子不同,倚晴园是山麓别墅型园林,既有江南园林曲屈宛转、布局精妙,又巧借山势,融和自然,浑然一体,内外呼应,相映成趣,可谓“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加上那些古木,婆娑竹影,美石嘉树,古朴清旷,沉静雅致、清幽宜人。
寻入园中,假山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枫林红透,光影婆娑,片片红枫映朱窗美靠,别有另一番江南风趣。
山脚,林间,池旁,路边,到处都是枫树。树上的枫叶美的生动,树下的枫叶美的凄婉。深红的枫叶落满一地,层层叠叠。
公园的湖心亭,这是虞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亭台楼阁在一潭清池之上,簇拥着红枫无数。枫叶不知道是不是喝了很多酒,红的像一团火似的。秋风吹,落叶飘,扑进泥土的怀抱。红的、黄的铺在地上,大片大片的金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被星星点点的红点缀着,这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行走其间,脚下是火红的落叶地毯,头顶是遮天蔽日火红的枫叶,水中枫树的倒影,水面飘零的枫叶,天上人间,人似乎也化作了一片枫叶,在世间静静的开放,然后零落成泥。石板路上,走过多少人,这些人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枫树是不管不顾的,它只是每年尽情的绽放。
三湾里,两代帝师翁同龢祖父翁咸封墓前银杏树,苍劲挺拔,树叶金黄,古树下的地面上,银杏叶厚厚一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成为秋季靓丽的一道风景。
古银杏树如一位沉稳的老者,守护着这一片秀丽风景。树下,石凳上片片落叶金黄,在空中跳着旋转舞,节奏分明,轻盈而潇洒,落在地上,落在脚下。
采石形成的龙潭,没想到现在也成了景点,现在 *** 宣传这里是龙殿湖。昔日翠绿的枝桠,逐渐被红黄覆盖,清灵的一潭碧水点缀在色彩斑斓的林木之间,经秋风的晕染,秋阳的沐晒,宛若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的龙殿,殿内有宋代古银杏树一棵,树荫奇特,称为“龙树”,树前有龙母墓。殿西北是瑞石涧,涧长百余米,涧顶处有瑞石,巨大如屋,一半挑出崖外,又名“坠石涧”,石旁清泉四溢,如漉万斛,称为“水帘洞”,池水又名“酌泉”。金秋时节,便是龙殿最热闹的时候,千年古银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龙殿下,瑞石涧涧水形成的水塘,便是摔碎了的宝镜之一角,犹如碧绿的翡翠,镶嵌在这虞山脚下,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五彩斑斓的红叶、彩林倒映在明丽的湖水中,彩色的秋叶与蓝色的池水交相辉映,美如九寨沟。
池水可能因所含矿物质不同,有时呈现碧绿色,有时呈现天蓝色。树在水中生,水在林间流,人在画中游”的奇特景观。令人轻移莲步,不忍离去。
春华秋实之后,也并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为了迎接来年的灿烂与辉煌,需让生命的指针暂时沉寂。那遍地落叶,显现的又何尝不是虞城人一种豁达,一种坚韧,一种旺盛而又无所畏惧的人生……
虞山北路两侧的北美枫香,任凭秋天的劲风在每一个枝头上梳理着,任凭秋天的豪情在每一片树叶间游动着,整个大道显得五彩斑斓。
黄的忧郁,红的流血,夹杂在红黄之间的绿荫,如锦缎般色彩交织,这些红枫在阳光的照射下,层层叠叠的枫叶呈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即使是同一品种,甚至同一株树,因为枫叶所处位置不同,接受到的光照各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最顶端的枫叶颜色更深、更浓、更红。
片片枫叶,载着秋的厚重,没有伤感,没有惆怅,极具感染力和艺术感,充满了多情和浪漫。
走在枫叶道上,北美枫香五彩斑斓之景不断延伸,虞山北路的枫叶呈现出来的是多层次的立体的美,从深红到火炬一般的赤红,再到明暗的金黄,交织成虞山特有的一种炫目而又令我震撼的秋之美、秋之韵、秋之醉。
虞山南麓牛角湾的常熟“虞山十八景”之“吾谷枫林”早已名闻遐迩。“牛角”即常熟语“吾谷”之谐音。明天启间孙西川在此植枫树9999棵,取名“吾谷枫林”。每逢秋季,枫叶由绿转红,继之漫山红遍。清光绪六年(1880年),枫林被毁。
现在的枫林虽是新栽种的,但深秋的时候,这里依然层林尽染。一棵棵枫树散生于茂密的树林间,鳞次栉比,枝叶纤细娟秀,枝头灿若云霞。
行走在宛如红色绸带的健身步道,好似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各种颜色的树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地上飘落着暗红、棕黄的落叶。
虞山南麓宝岩生态园内的帝师园,为纪念两朝帝师翁同龢所建。这里原是一片自然的枫树林,园内建有高低两层木栈道,高层借地势高架而起,漫步林中枫树上下环绕,如在枫林空中漫步。不知从哪天起也不知是哪阵秋分扫过,枫叶离开枝头片片旋落于木栈道上。
穿行在秋日的虞山,感受着季节交替的洗礼,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浓浓淡淡的秋韵,深深浅浅的情趣,虚虚幻幻的景色,在秋风中,在秋阳里,轻轻地、静静地飘散着、升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