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古镇八大景点(茶阳古镇八大景点简介)
我的家乡茶阳400字 急!!!!!!!!!!!!!!!!!!!!!!
茶阳镇位于汀江下游,大埔县北部,闽粤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交界处,是全县三个中心镇之一。茶阳是大埔县老县城,据史料记载,公元413年为义招县,公元607年为万川县,公元1526年为大埔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来人才辈出,境内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石牌坊、邹鲁故居、"石上盘榕"、古城墙、关帝庙等文物景观,镇府内由之一任县令栽种的古榕树更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像征着茶阳的繁荣与昌盛。2000年5月,我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 茶阳镇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生态,便利的交通,以及作为老县城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造就了茶阳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繁华盛世,茶阳老县城,具有梅州最有特色的建筑,在那个年代,茶阳镇上的老骑楼,那二十世纪初,茶阳那代人做的楼,都是四层的,三层的、两层不等的,都是木头跟砖块沏的,群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大埔老县城,是永定县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邻邦,是汀江水流入广东的之一门户。茶阳东连闽西平和,西靠梅州,南接饶平;有史以来是潮汕地区通往闽西、赣南的水路咽喉、陆地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一个浓郁客家风情与风雅的潮汕文化交相辉映的诗意古城。茶阳境内时,眼球深深地被两岸绿山秀水、古楼林立、如诗似画的古镇神韵所吸引。茶阳骑楼群主要位于茶阳城区的中山路、高福路、太平路、太华路、万川路、新马路、建设路7条街道,始建于明清时代,风格独特,是粤东更大的骑楼群。骑楼群全长一千多米,共有店铺700多间。 自古以来,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便偏爱这个毗邻福建的深山古城,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茶阳就设置为大埔县城,一直延续到1961年县城才迁至湖寮。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粤闽文化相互交汇,加之人气兴旺、商旅繁盛、南腔北调融成了色彩斑斓的奇特客家历史文化。 因地灵人杰,大埔历史上涌现了大批名士贤达。清代的大埔就产生了15名翰林、58名进士、298名举人,留下了父子两进士、一腹三翰林的千古佳话。民国时期 *** 的元老、中山大学之一任校长邹鲁在茶阳出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圭亚那总统张西瑟、张弼士(张裕)葡萄酒创始人、爱国知名侨胞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大慈善家田家炳均出自大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过:“大埔,是出总统的地方。”虽然此话有点夸张,但不可否定历史上的茶阳文化对整个大埔县的辐射作用。 在古城茶阳内外,这里的自然景观与山城建筑结合,遥望闽粤两省交界的巍巍三丛岭,流连从永定下洋镇流入的西河,徘徊在川流不息的汀江边,登临城中的印山,游步在茶阳的古码头,穿梭于中山路、万川路的骑楼下,山水城楼均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记者留连忘返。会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为何这山城的街市楼房大多是骑楼式建筑,而且楼幅那么高?由于茶阳镇建于山脚的汀江边,每当春夏时节汀江水泛滥,而狮子口江面狭窄,导致江水涌入茶阳大街小巷。因此每年都出现水漫山城。有个关于茶阳“三大怪”的说法:即无雨大水来,是因为上游而来的汹涌洪水而造成的;无田有谷晒,旧社会的茶阳居住的都是地主富商,夏冬两季附近的农民纷纷进城交租,因而稻谷便在城里晒;无男肚会大,是因为茶阳的男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谋生,留下女人在家带老携幼而造成外地人的误解。这从侧面上反映了客家人艰苦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浩浩的汀江水从茶阳顺流而过,源源的活水为茶阳带来无限生机。依仗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用滚滚的汀江水生财,以前的茶阳镇在交通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只有一条汀江连接闽西和粤东。古时候,从江西、福建通过古驿道上肩挑、背运过来的土纸、烟茶、香菇等土特产汇集到茶阳赶墟后,换回了来自潮汕的油盐、布匹等日用品。这样,商贸互通形成了商品集散地。至今,在茶阳仍留下许多潮商的后裔。 星移斗转,寒暑易节,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交通的发展,茶阳的水运业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到了2002年后,由于上游永定棉花滩水库的截流,茶阳的客运码头也被改为其他工业基地。如此种种原因,茶阳古市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在无奈中慢慢萧条下来。漫步于茶阳古街,在寒风中,小城故事仿佛一幕幕在眼前掠过,昔日的繁华如今已成为片片的凄美记忆。(
广东省有几个百年古镇?
广东省有5个保存较好的百年古镇,分别是甘坑客家小镇、梅州茶阳古镇、梅州百侯古镇、开平赤坎古镇、深圳大鹏所城。
东莞去茶阳路过那些地方
湖寮三河茶阳。大埔茶阳古镇位于汀江下游,毗邻福建永定,原为大埔县老县城。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东莞去茶阳需要路过湖寮三河茶阳。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
大埔茶阳的特点
尽管距龙岩永定县下洋镇仅有约30分钟车程,但广东大埔县茶阳镇却散发着潮汕文化,显得那么个性十足。明朝嘉靖年间,茶阳就设置为大埔县城,一直延续到1961年县城才迁至湖寮。民国时期 *** 元老、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就在茶阳出生。
金秋时节,笔者利用探访下洋镇初溪土楼群之便,领略了茶阳的独特魅力。踏入古镇,那一排排规模宏大的西洋骑楼风格建筑令人仿佛回到民国时期。稍微留意,人们不难发现沿街的许多柱子写着诸如“振东行”、“昆明制造糖果糕点铺”的繁体字。这些都见证着昔日茶阳商贾云集。据说古时候就有许多闽西人通过古驿道将土纸、烟、茶、香菇等土特产肩挑、背运汇集到茶阳赶墟,换回来自潮汕的油、盐、布匹等日用品。
行走在古镇上,一行人大惑不解:作为山城,茶阳街市的楼房为何大多是骑楼式建筑,而且楼幅那么高?当地居民解释说,茶阳镇建于山脚的汀江边,每当春夏时节汀江水泛滥,而下游江面狭窄,导致江水涌入茶阳大街小巷,每年都出现水漫山城,建楼的样式是为了防洪。谈及此,一位热心老人还讲述了茶阳“三大怪”:即无雨大水来,这是上游汹涌而来的洪水造成的;无田有谷晒,旧社会的茶阳居住的都是地主富商,夏冬两季附近的农民纷纷进城交租,因而稻谷便在城里晒;无男肚会大,是因为茶阳的男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谋生,留下女人在家带老携幼而造成外地人的误解。
探访茶阳古镇,笔者建议不要错过大华路上写着“旋归田里,庐结河滨”大门联的“旋庐”。远观其气魄宏大,可猜知其主人之富;近观有邹鲁题写楼名,可猜知其主人之贵。经过探访得知,旋庐始建于1936年、完工于1938年,它的主人是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马来西亚华侨富商何阳生先生。据介绍,旋庐总体构造坚固,尤其是对底层及楼面结构进行过特殊设计和建造,使之可作战时“防空洞”之用。图为“旋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