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导航)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导航)

花果山在哪里

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其所在的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 *** 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是看过的,不管是看的名著还是看的影视剧,众所周知,花果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家”,那么花果山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花果山在哪里。

详细内容

01

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该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中国十佳旅游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全国“黄金周”旅游直报点和全国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点。

02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而著称名闻海内外。唐、宋、元、明、清先后在这里筑庙建塔,千百年来的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及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踪手迹遍布山中。早在明万历30年,朱翊钧皇帝已颁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皇帝亲题“遥镇洪流”四字镌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对花果山神灵的敬仰。李白:“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与苏轼:“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自古就有“东海之一胜境”和“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美誉。

03

花果山景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既有暖温带气候特征,在云台山南麓又有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既有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又有海洋向内陆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总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年平均更高气温19℃,年平均更低气温为10℃,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其次,年平均总降水量920多毫米,是湿润型的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这是非常适宜人居的体感舒适度。

04

游览花果山四季皆宜,春来鸟语花香、夏日飞瀑急湍、秋季风景如画、冬日银装素裹。晴游花果山,登山远望、日出海上、大海茫茫、风帆点点、身临其境、使人顿觉“恍疑身世出尘寰”;雨登花果山、云山雾海、如入画图,如临仙境。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加上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精采描绘,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05

花果山地处我国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大别—苏胶褶皱带的苏北—胶南背斜之上,是现今中国确认的切割深度更大的断裂之一。位于“苏鲁造山带”区内,地层岩性是变质岩,呈现片理、片麻理发育。花果山地区变质岩以浅粒岩为主,属中新元古代(距今11亿至8亿年),夹有较多的基性岩脉体,被命名为“云台岩群”。云台山的混合岩和变质岩的地质特征非常典型,类型发育比较齐全,留下了众多的地质遗迹,而且该地区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如洞穴、奇石、天生桥、一线天、山谷等。

连云港花果山好玩吗

花果山的景色以云和海位置,呈现出山海相依壮丽景色,这里有着《西游记》故事中出现的水帘洞、老君堂、仙人桥等地点,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国家重点的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花果山也是来连云港旅游必打卡的一个景点,据说是江苏范围内更高的一座山峰,每天去的人也是超多,尤其是节假日,花果山自然景观呈现山海相依,更有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孙悟空降生地的娲遗石,栖身之水帘洞、妖魔七十二洞等等景点。

花果山必须要去,不然就等于白来了连云港,花果山峰奇石怪,花果满山,景色神奇秀丽,整个景区主要以山林为主,也结合了很多西游记的典故,水帘洞可以去感受下,说不定会遇上孙大圣呢。

花果山景区在哪里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位于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是国家级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美丽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要景观:

1、花果山山门

花果山山门是由四只石雕雄狮把守,这就充分体现了花果山的特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广场四周这些石猴,是花果山的迎宾猴,原数108只,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数。山门背面的匾额上书写的“东胜神州”这四个字,是由中国书法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题写。

2、水帘洞

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的原型。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在明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

3、三元宫

三元宫处于花果山三元宫建筑群的中心,雕梁画栋,殿宇森罗。据载,它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和扩建于明,香火两万家,后又多次修葺于清。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