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风景区怎样(姑射山风景区门票)
汾西县景点
汾西县景点有姑射山风景区、师家大院、师家沟民居、汾西凤凰生态公园、郭村堡佛庙等。
1、姑射山风景区: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风光绮丽,四季宜人,山峰叠翠,树木葱茏,鸟鸣泉泠,松涛啸吟,大片的原始森林展现大自然的原始风貌。
2、师家大院:在三晋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中,祁县的乔家大院与灵石的王家大院已成为“晋商文化”的宝贵遗迹和缩影。
3、师家沟民居:师家沟属于清代民居,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
4、汾西凤凰生态公园:坐落于汾西县城。县委、县 *** 大院门前的府前广场,占地面积l0000余平米,总投资358.8万元。
5、郭村堡佛庙:位于汾西县永安镇郭村堡村,时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占地面积671.69平方米。坐北面南,一进四合院布局。
临汾市姑射山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临汾姑射(yè)山座落在山西省临汾市城西,因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而被称为道教圣地、仙境神山。是1987年山西省 *** 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之一。“ 姑射(yè)真人”乃掌雪之神,出于此:“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是因为庄子文中有“肌肤若冰雪”之句,古人才将姑射山上的神人封之为掌雪之神的。姑射之山在何处呢?庄子说是在“汾水之阳”,即今山西境内。不过近读《山海经》,却又有新发现。《山海经·东山经》云:“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根据此说,姑射山绝不会在山西境内,而似是在东南一带。《山海经·海内北经》又云:“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黄帝篇》亦云:“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今人据此而推测“列姑射山”可能在 *** 或菲律宾境内。狐友幻形济南朱子清,与一狐友,但闻声而不见其形,以(同,和)时(按时)预(参与)文酒会,词辩纵横,莫能屈也。有关姑射山处所的说法,历来有两种意见为大家所认可。一是列姑射山,在东海;一是藐姑射山,在山西晋南。《逍遥游》中的原文是这样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由此可知,藐姑射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后人(具体讲是唐之后)把藐姑射之山确定在临汾西北的仙洞沟一带,构建了不少人文景观,衍生出种种传说故事,至今已经成为着名的旅游景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仙洞沟在平阳之郊,而较长时间平阳一直是临汾盆地政治、经济中心;二是尧王曾到藐姑射山拜访四子,而平阳恰是人们传说中的尧都。但这种说法终与原文的精神不符,持此说者也有些底气不足,许多时候,将其北延至汾西、霍州,南伸至襄汾、新绛。也有人认为,藐姑射之山是庄子虚构的仙山,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其实,结合我国历史地理知识,认真研究《逍遥游》的原文,我们便可发现,姑射山不仅存在,而且作者对其地理位置的表述亦十分准确。“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这段故事说,尧王曾到藐姑射之山拜访四子(即四位神人),四位神人是谁呢?许由是一个,巢父也算一个,其余两个作者没有说出来。那么,藐姑射之山在什么地方呢牵在“汾水之阳”,作者说得既明白又肯定。山南水北为阳,稍微有点古代文化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但汾水自源头始,一直是由北向南流,两岸只能说是河东,河西,只有到了新绛,才折西而去。汾水之阳,也就是汾水之北,也只能是新绛、稷山、河津与乡宁交界地带。位于汾水之阳的藐姑射山,也只能是这一带的山脉。人们疑惑的是尧都在平阳,出游怎能舍近求远呢牵其实,华夏之一都,并非始建于平阳,而是在山西绛县南樊镇的尧都村,五千年来,此村名未变,尧王在尧都村执政20多年后,迁都平阳(今临汾附近)。见《刘永昌·尧王故里在绛县》(《文史月刊2006、2》)。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似乎就可以修正把藐姑射山确定到临汾之西北的疑惑与谬误了。《逍遥游》中写到击水三千里,扶摇上云霄的鲲鹏时,反复提到一个地名,“南冥者,天池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而在云邱山之西北,今乡宁县尉庄乡,恰有一村,名为天池,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某种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藐姑射山的确切地位就是乡宁与新绛、稷山、河津交界的山脉,这是无可疑议的,历史的错误必须纠正。具体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姑射山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临汾姑射山日出在哪里看
山顶的东部。姑射山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日出会在每天的凌晨五点于姑射山的山顶东部升起,游客可在姑射山的山顶东部进行观看,景区风光绮丽,四季宜人,山峰叠翠,树木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