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叠彩山景区(桂林叠彩山景区简介)
如何坐车去桂林叠彩山
从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出发到叠彩山
从两江机场到叠彩山景区:乘坐机场大巴到香江饭店转乘2路公交车到达叠彩山站下车。
从火车南站到叠彩山景区:在对面公交车站乘坐旅游观光1号线路公交车到达伏波山站下车,向北方向行走300米便可达到。
从汽车站到叠彩山景区:在对面公交车站乘坐旅游观光1号线路公交车到达伏波山站下车,向北方向行走300米便可达到。
市内公交车
普通公交车(车费1—2元):乘2、13路公共汽车到文昌桥,过桥向且行数十步即到。
免费公交车:58路南溪公园→象山公园→七星公园→风情园→伏波山→叠彩山→虞山公园→芦笛岩(发车时间8:30-15:30)
4A景区免费专线服务车
游客在游览桂林市内4A景区时,只需要在景区内任一指定售票点购买景点门票,就可免费坐专线服务车。车每15分钟从七星公园出发,在每个景点停靠3分钟,可在景点门口专线车站点乘车,车上配备专职导游员。
每日发车时间:早班车(七星公园8:15、芦笛岩9:15);末班车(七星公园16:20、芦笛岩17:20)
更多关于怎么坐车去桂林叠彩山,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桂林核心景区叠彩山,主峰只有73米,却是欣赏城市景观的理想处
桂林山水甲天下,迷人的自然风光主要在阳朔县,市区以人文景观为主,中间也点缀一些“鬼斧神工”的小山头,它们海拔不高,却因为周边多是平地而显得尤其挺拔,成为欣赏城景的好去处,国家5A景区叠彩山就是这样的地方。
叠彩山属于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是桂林的核心观光区之一,主峰明月峰的海拔只有223米,相对高度仅73米,更高峰仙鹤峰的海拔也仅有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相当于广州塔的大约六分之一,约相当于世界更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八分之一。
由于相对高度较低,徒步爬山不费体能,很多老年人也能胜任,特别之处是喀斯特山峰都比较陡峭,爬山的过程需要小心翼翼,当爬到山顶放眼城内,但见房舍错落,不远处的象鼻山、独秀峰和漓江交相辉映。此刻,随便拍一张照片都像是无人机视觉,眼睛仿佛开了超大广角。看远山连绵,线条由深转淡,雾霭笼罩于山岭,有那么一刻仅分不清眼前的景色是幻是真。我想,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魅力所在。
在叠彩山景区的山顶可以欣赏到象鼻山的侧颜,这座小山原来叫漓山,位于桃花江与漓江交汇处,就像一只伸长鼻子吮吸漓江水的大象。叠彩山上只能看到象鼻山的侧颜,不仔细辨认的话,形似感并不明显。
叠彩山原来叫桂山,和桂林的“桂”字同字,可见在古代就已经享有较高地位。
叠彩山风景区由四望山、于越山、明月峰和仙鹤峰组成,由于相对高度很低,山又较小,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全部游览完毕,不过在山上吹风发呆是不错的体验,可以把停留的时间安排得多一点。
桂林地处中低纬度地区,丘陵河谷气候湿润多雨,给植物的蓬勃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登上叠彩山的各座山峰放眼城市各处,映入眼帘的除了错落的建筑和连绵的远山、蜿蜒的漓江,还有养眼的绿色。即使在相对寒冷的冬天,桂林城也有繁花点缀,开得最灿烂的是三角梅,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桂花,它通常在秋天开放。
叠彩山有多处人文景观,它们既是自然风光的完美点缀,有些还是瞭望漓江风光的绝佳观景平台,这些景点包括于越亭、销忧亭、迎风楼、望江亭、景风阁等。
最有意思的是山顶观景平台上一块石碑上的刻字,内容是“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不管怎样,看到这样的标语,游客的心情总是愉悦的。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桂林叠彩山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1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地处漓江口。它与独秀峰、伏波山鼎足而立,是桂林有名的山峰。叠彩山景色优美且易于攀登,山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山顶的拿云亭是俯瞰桂林城的好地方,也能看到秀美的漓江。
叠彩山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它的外形,它的山体岩石横纹丛布,色彩相同,如同彩画般。它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山中景点有叠彩亭、于越山、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鹤洞、风洞、望江亭和拿云亭等。
山的南麓有登山道,拾级而上数十步即可到达叠彩亭。叠彩亭东面的小山就是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从亭中可以眺望明月峰的山石,你可以看到叠彩层层,琳琅满目,这里最能领略“叠彩”之意。
仙鹤洞内可以看到很多的摩崖石刻,最有意思的是半山腰的风洞,最狭处仅容一人通过,一年四季清风习习。而明月峰是叠彩山的主峰,位于叠彩山东北,海拔223米,站在山顶的拿云亭,可将全城景色收于眼底。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2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的漓江西岸,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山体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仙鹤峰海拔253.6米,由3.6亿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山上岩层呈厚层、中厚层及薄层状,远望岩层相叠,唐代元晦《叠彩山记》记载:“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又因山上桂树成林,金秋时节香溢满城,又名“桂山”;此外,明月峰山腰有一个四季生风的洞,因而又得名“风洞山”。
叠彩山势由西向东,跌宕起伏,嵯峨挺拔。山间萝悬绝壁,藤绕苍岩,古树繁茂,四季常青;每座山峰间均有石阶相接,方便游人攀登峰顶;景区内有正气凛然的仰止堂,“清凉世界”风洞,揽山光水色之秀的望江亭、迎风楼,山东麓有木龙古塔、古渡,仙鹤峰上有碧霞洞,山麓有临江上下岩,于越山顶有于越亭阁,明月峰顶有拿云亭等。
进叠彩公园大门,抬级而上数十步即到达叠彩亭。此时可望见明月峰崖壁上“石纹横布,彩翠相间”的石刻,亭西石壁上明人刻有“江山会景处”。亭东小山即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山下东面有康岩,北面山腰有素洞,是清末康有为(字长素)到桂林讲学,住在叠彩山,到这里搜岩时命名的。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桂林市著名的景点叠彩山。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确实我们的叠彩山并不是很高。但它也是我们桂林市区更高的山,它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大家知道叠彩山为什么叫叠彩山呢?它是因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元晦游览了叠彩山之后,写到:“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 首先我们来到叠彩亭,一进来你就可以感受到我们叠彩山的魅力啦。大家跟我向前走,到这就是叠彩山山门,穿过这个门,我们就来到神奇的风洞。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洞口上的“叠彩山”三个字。朋友们你们注意到没,叠彩山的“彩”字,你们感到奇怪的吧。为什么是用那个彩,是不是我们的书法家写错了?原来我们的书法家是根据叠彩山名称的由来,才写成这样的。这下大家明白没。大家再看看旁边,写的是什么。对“原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这是陈毅元帅对我们桂林的赞美。我相信大家在今天游览完我们的叠彩山,也会有这样的感慨的。现在让我们进入风洞,享受风洞吹来的徐徐凉风吧。大家在这里停留一下,有什么感觉,是否感觉到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凉风在轻轻的抚过你的全身?对了,这就是著名的风洞之风。神奇的风洞,随着四季的`变幻,吹来的风也是不一样的。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字?对,是“寿”字,它是清代的郭司经写的,大家再看这个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壹”下面为“百”字,暗含“一百寿”之意。我不知道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没有。古代的一些刻字大都以红色,金黄色为主。这也与我们的传统有关。红是红红火火,金黄色是辉煌。但我们这个“寿”字确是青色的。郭司经写这个字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的。慈禧太后作为为一个女人,女人最希望的当然是青春永驻。郭司经迎合慈禧太后的这种心理,写成绿色。据说慈禧太后见后非常高兴,还减免我们广西的两年税赋。大家也可以摸一下这个字。长命百岁。
现在让我们向这边走,再向上攀登,就是明月峰的拿云亭的。爬了这么久。大家一定感觉很累,可是我们叠彩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走到风洞 *** 到九十九,登山叠彩山能活一百
三。我借这句话祝愿大家登上山顶,健康长寿。并且“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
这就是明月峰顶的拿云亭。站在这里,大家可看桂林全城。大家看远处,那是伏波山,那是象山,那是穿山。真不愧是江山会景处啊。大家看看旁边下边是著名的木龙湖景区,在那可以吃美味的东盟各国的美食,也可以玩泼水。大家想不想边吃美食,边清凉一下。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4
叠彩山
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尢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尽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
叠彩园门
叠彩公园园门,1990年建,为飞檐、硬脊、坡顶、绿瓦的仿古圆门建筑。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王遐举书叠彩山”横匾悬其上,右侧为售票处,左侧饰以壁窗,古朴雅丽,嵌于锦翠相间的山石林木之前。叠彩山门在叠彩山仰止堂前,是坡顶、青苡的仿古建筑,高踞在登上风洞的咽喉之地,可拾级而上。门上有魏继昌书”叠彩山隶字横额;两侧悬挂清广西布政使张祥河撰、桂林书法家伍纯道写的”到清凉境,生欢喜心的楹联。一过山门,即进入历史文物、宗教、自然风光相互交融的胜地。
景风阁
在叠彩山风洞南洞口右前方的平台上,唐元晦建于会昌间(841-846),历代有修茸,阁已久废,数十件珍贵诗刻同毁于抗日战争。据清画家张宝《泛槎图》,景风阁为重檐、坡顶、长方形建筑。清庆保《景风阁记》说阁”居四望、于越之间,前接广野,倚大江,廓然翕受,窈而多风。其东小阁数椽,故为游人憩望地,每盛夏熏灼,于此解烦焉。景风阁为一时名建,历代名人有诗刻,变法维新风云人物康有为、百岁爱国老人马相伯先后居此。
叠彩亭
位于叠彩登山道上。4角、平顶、单层、红柱、绿瓦,高约5米,长7.5米,宽8.5米。面积约64平方米,呈十字形。正面悬挂著名书法家王遐举所书叠彩山的匾额。叠彩亭东依于越,西邻四望,北对明月,与山景和谐而不争高。东西设坐凳,北隅为观赏”彩翠相间的更佳角度,是游憩的理想场所。亭西,刻有明代羽卿的”江山会景处。叠彩琼楼在叠彩山明月峰与于越山之间,是一组以桂北侗族建筑形式为依据构筑的大型风景园林建筑群体,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叠彩琼楼以鼓楼和连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庭转院接,曲径通幽;西院开阔疏朗,小桥勾连。院落以池水为中心,东为高阁,西有亭廊,南设层楼,北置水榭。主体的鼓楼为2层歇山顶楼阁,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轩,其余为1、2层坡顶,局部突起重檐、3重檐卷棚歇山顶或6角、8角攒尖顶。整组建筑,主从分明,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与自然环境和谐调协,具有仙山琼阁的意境。
仰仁堂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叠彩山风洞前。抗日战争期间所建。原建已毁。1958年重建。堂东西长11.5米,南北宽7.1米。东西开门,北壁嵌有瞿式、张同敞画像、《洁气岭》唱和诗,以及1963年郭沫若来此凭吊所作二公像赞诗等石刻。
望江亭
在叠彩山北半山腰处,原为正德间(1506-1521)明太监傅伦作为钦差镇宋广西都知监时所建。他酷爱桂林山水,尢偏爱叠彩,有七登叠彩山诗。他的《望江亭诗》,有山色佛云青,溪光照空碧,构亭倚风洞,超然意自适”句,绘出望江亭佛云”照空”的特色,亭早废,1954、1990年两次在原址重建,为红柱、绿瓦、翘角、攒尖顶的仿古方亭,高约6米,南北长5.2米,东西宽4.9米,总面积约25.5平方米。亭右壁有摩崖题刻探奇处”3个大字,站在亭内或由此攀登,都有奇景可探。
瞿张成仁处碑
在市区叠彩山山门内。碑高167厘米,宽83厘米。共28了,均为楷书。正文”常熟悉瞿的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字经20厘米,年月日及姓氏署款,字经10厘米,清道光20年广西巡抚梁享书并立,
临江上岩
位于叠彩山北麓。临江岩有二:南为上岩、北为下岩。上岩洞口刻有临江上岩”4字。上岩高4.6米,宽3.5米,深8.6米,面积约30平方米。岩口临江,视野开阔,江山景色与岩景交融,登临玩赏,兴味无穷。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无不以到此弄吟为快。明陈于明《题木龙洞石壁》诗,逶迤江路洞天开,奇峰排空拥翠来,水石参差当槛出,亭台高下自天栽”,如实地概括了上岩的特色。
风洞
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对穿,中狭小,仅通人,形成前后两个洞,南北开敞,呈葫芦状,全长20米,最宽9.2米,更高5米。总面积约140平方米。风洞原是一条地下古河道,两头大中间小,所处地势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驾桥岭与海洋山之间的峡道”,形成对流,两端过风的断面大,中间小,风速增大,压强减少,风不断补充。随着季节变换,来风有清、和、暖、冷之别。
风洞既是风的世界,又是文物宝库,是桂林山水一个重要景点。
叠彩北牖洞
风洞之北,即后洞,椭圆形,是葫芦的后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称北牖”。洞高4.8米,宽9.2米,长7.5米,面积约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陈维湘题刻北牖洞”三字,洞内摩崖石刻数十件,以朱颜《访叠彩岩登越亭》、杨芳《游风洞山》、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康有为《风洞题名》和李秉绶的兰竹画刻为珍。洞中原有卧佛一尊,供抚摩祈祥,现已无存。
叠彩太极洞
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弯管状,洞内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极图的两条阴阳鱼。洞门宽4.2米,洞高3米,宽3~4米,长13米,面积约50平方米。太极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从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纡回曲折,能见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线可透达转折处,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内,小而隐,光源微弱,初入有伸手不见五指之感。自南口盘旋而上,出北口,从黑暗中渐见光明;从北口人,出南口,至北牖洞,凉风习习,题刻琳琅,如入仙境。乐于在不同境况中探索、感受,捕捉各异乐趣的人们,尢爱太极洞。
迎风楼
在叠彩山风洞的北牖洞口处,原为古建,久废。1972年重建,为8柱、两层、开敞的仿古建筑,总面积180平方米。柱间设坐凳,中有石桌。一层置楹联二:其一登临爽气此间生,且喜江山多丽色;回首屐痕何处是,惟留天地一奇观”,其二风指落妍小径;雨清芳草翠层阶”。分别描绘迎风楼当风雨立、爽气此生的特点,以及楼前多丽色”一奇观”的气势和榜旁楼后”花妍”草翠、”层阶、”小径的景物,是给游人以启迪的绝妙导游词;二层为观景楼和登上明月峰的必由之路。
明月峰
位于叠彩山东北,海拔223米,相对高度约73米,山体总面积1.41公顷,是叠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风洞登仙鹤明月诸峰》诗有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杨芳《风洞山诗》,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均言峰高可揽月,故有明月峰之谓,峰顶有形如葫芦的小平台,五代马殷曾在此建台,人称马王台。宋静江知府张筑尧山”、漓水”二坛,以祭祀山川,并写《尧山漓水二坛记》,把山川作为土地资源,江河资源加以赞美,呼吁加以重视、保护,以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台、坛均早废。1955年在旧址建拿云亭。
明月峰以高、险、峻、秀蓍称。高可摩天,雄踞江边,壁立木龙古渡头。峰尖如笋,山石逐层深进,渐次升高,登上顶颠,满城春色,田野奇峰,纵览无余。峰侧刻有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朱德总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龄登上明月峰所题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名句,给名山增辉。
四望山
位于叠彩山西南,与东南之于越山相对,以山间径道相隔,山体面积3.32化顷。四望山乱石纵横,枕籍排突”,他山稀有。登山可四面临眺,东面尧山、漓江,南有穿山、塔山、南溪、斗鸡,目之所游,群胜交集,山壁有唐元晦《四望山记》刻迹及清李少莲刻玉叠蓬壶”4个大字,近年新刻我国著名作家芭盾等墨迹。山麓曾建普明庵,后在遗址建定粤寺。绡忧亭和定粤寺,均已早废。仙鹤峰位于明月峰的西北,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是叠彩诸峰更高的,山体面积2.1公顷。山腹有仙鹤洞,高约14米,底宽8.6米,长60米,面积516平方米。呈三角形,相传古时有二仙鹤栖息山峰上,好事者镌二鹤于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鹤洞”。到了明代,明宗室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孙朱镇山,在瞻鹤洞硕面壁修道;自号瞻鹤道人,据为别业,改名仙鹤洞。此后,峰和洞都以仙鹤为名,一直沿用。
仙鹤洞分两层。上层曾建庆真阁”,祀真武帝,香火颇盛。明约结《古光尊师像诗》云:傍崖间妙香,晨钟下空碧。”下层较宏旷,东西穿透,平整光滑,俨如长形拱顶大厅。东西两洞口成为借景窗口:东口面对明月、于越诸峰,层峦重叠,锦翠连山;西口面对城北,屋宇楼台,鳞次栉比。一洞之中,荟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
环碧园
在叠彩山北白鹤洞下,与仙鹤洞相通。因满园碧翠,环顾可得而名,是清代桂林画家李秉绶所建,也叫李园;园中遍种反栗树,亦称板栗园,园已久废,李的姻亲张维屏,有《桂游日记》可窥环碧园之盛。据载,”园以洞为尢胜,一园之中有”林屋、”水壶、”瞻鹤、”明月、”墨云深处5个奇洞,更高的明月洞,皓月东升时满洞清辉;园中建筑遍布,有亭、台、堂、榭、圃、廊10余处,成为一代名园。
于越亭
在叠彩山的于越山顶上,是一个8柱、3开、单檐、翘角、长方、四面开敞的亭阁。长10.6米、宽4.95米,高4.54米。面积51.47平方米。原为唐元晦所建,久废。1954年在原址上重新构筑,更名于越阁,阁名为美籍华人、美国迈阿密中国画院院长梁粲英女士所书。于越亭是游人多喜登临之处。宋人朱颜《访叠彩岩登越亭诗》:不到越亭久,榴经几红。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比较客观地写出了于越山和于越亭的特点。
康岩、素洞
在于越山麓。洞北向,高3.2米,宽1.7米,长10.5米,面积约18平方米。1894年12月,康有为到桂林讲学期间,住在叠彩山景风阁,发现于越山下两个岩洞。以自己的字号命名,东叫康岩”,北叫素洞”,并摩崖篆名刻。现素洞”两个篆字和题记尚存。
叠彩岩
风洞之南,即前洞,是叠彩洞,因山得名,古称叠彩岩。高3.65米,宽5.6米,长12.5米。面积约70平方米。洞口有陈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题刻,以及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叠彩山”3个大字。洞壁有佛像90余尊,为唐宋物,故又名福庭洞。
拿云亭
在叠彩山明月峰顶,又名齐云、倚云、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废。1955年重建,1988年遭雷劈,再建,高约5米,面积19.36平方米。为红柱、单檐、攒尖顶、青苡、四面开敞之圆亭,柱间设坐凳,亭基三级,意谓上升九宵。香港书画家赵少昂为之书额。登亭眺瞰,目极无遗。
销忧亭
在叠彩山的四望山上。唐会昌年间(841~846)建。元晦《四望山记》载:山名四望,故亭为销忧。亭之前后,绵络山腹,皆溪梁危磴。由南而北,复东上叠彩右崖,至福庭石门,约三十余步。”亭久废。
木龙洞
在叠彩山东麓,高4米,宽2~3米,长10米,面积40平方米,南北穿透。西邻明月峰仅数十米,南去伏波山约1公里,是龙珠路与驿前街必由之路。相传洞口原有盘曲的古树,洪水突涨时化龙入海,这个洞被叫作木龙洞。明天启间(1621~1627),督学曹学做了两条木龙,悬于洞顶,早废。叠彩山有通往木龙洞的路,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木龙洞踞山临江,洞北约20米处,在一块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宋谭舜臣《木龙洞游览题名》:嘉祜癸卯(1063)寒食旬休,谭舜臣携累累石门,下临江岩,参唐代佛塔,览风帆、沙鸟、江山之胜,此为最焉,遂舟过虞山。”据此,塔为唐代所建,是广西最古的石塔之一。
宝积山
旧名卧龙山,在叠彩区 *** 西北。与叠彩的四望山隔中山北路相对峙,海拔208米,相对高度58米,长350米,宽12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呈蟠龙状。北宋前,城池北门建在宝积与四望山间,山上筑有城墙,城壁峻悄,皆斩崖火之”,有铁封云锁之誉。元代在山上建武侯祠,通称孔明台,宝积山也被称作孔明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移至南麓,清康熙间又重建于山顶。后毁于抗日战争烽火。山北有宝积岩、华景洞、华景塘。华景洞附近曾建有岩光亭、铁佛寺。洞深5、6丈,平坦敞朗,曲折深幽,可达孔明台。登台远望,前后左右为华景塘、桂湖、漓江、八角塘所拱,四周则观音、鹦鹉、叠彩、独秀、骝马、老人诸山环绕,北面峰峦常为岚气凝集,雨后初雾,紫雾笼山,景色独丽,有桂岭晴岚”之称。唐宋时已成游赏胜地,壁间有宋明以来石刻10余件。1979年5月,在宝积岩内发现距今约3万年前人牙化石两枚、化石和打制石器等。宝积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文物荟萃之地。
宝积岩洞穴遗址
位于市区中山北路宝积山山腹。洞口呈三角形,为单斜岩层构成,向南距地面7-8米。岩洞面积968平方米。主洞之外,有支洞数个。本世纪70年代开始,洞内就不断发现原始文化遗迹和遗物。经过1979年发掘,推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三万年。
华景洞
在宝积山北扉,高5米,宽17米,深50米,面积约850平方米。《广西通志》:云(在)华景山下,岩诽东向,空明轩豁,有穴直通山后。由石径循雉堞南行,竟达武侯祠。”清查礼在游记中写道:洞口高约十五六尺,广五十尺,洞中平坦轩豁,后有二个窦,一窦右折,黑暗不可下;一窦左旋通光,渐上渐高,长百五十尺,出洞有飞云台,台广三十尺,外为石栏,凭栏则城西诸山,历历在目。”唐元晦在洞前建岩光亭交题诗,石静如开镜,山高若耸莲:笋竿抽玉管,蔓缀金钿”。明清时建铁佛寺,毁于火,光绪间重修,并铸大铁佛一尊。洞壁诗刻多件。现封闭以培植食用菌。
华景塘
在宝积山下华景洞前,宽120米,长60米,水面面积约7200平方米。明《桂胜》载:横塘深广,晨飘霞绮,夕丽金波,得水而观益增。故唐元常侍晦建亭一,曰‘岩光’,以岩指水而写光也。”说明自唐以来得到名士、游人的青睐。塘畔遍植榴花,水光花色交相辉映,引人入胜。
桂林叠彩山导游词5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紧傍漓江西岸,与伏波山仅千米之遥。进入叠彩公园大门,即可拾级上山。叠彩山因其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树而称之桂山;又由于山中有个四季生风的洞,又叫它作风洞山。叠彩山山体庞大,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更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山貌奇特,翠覆重峦,佳景甚多,是市区风景荟萃之地,有叠彩亭、于越阁、木龙阁、碧霞洞、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庭湖、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自古有“江山会景处”之美称。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 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鹤洞、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因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更佳角度。
叠彩山由于越山、四望山与明月峰、仙鹤峰组成,是观赏城区全景更佳处。明月峰为叠彩山的主叠彩山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73米。更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总面积10.8公顷,位于明月峰与于越山山谷之间的叠彩琼楼今用作蝴蝶馆,其间,万蝶飞舞,蔚为壮观,琼楼内的叠彩蝴蝶馆,为我国较大的蝴蝶馆之一,分三个陈列室,展出300多种、20xx多只蝴蝶标本,并设有珍稀蝴蝶展厅,展出世界名蝶10余种,中国名蝶20余种,有许多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类。参观叠彩蝴蝶馆,进入色彩其妙的世界,不但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了解许多有关蝴蝶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