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施家沟村

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施家沟村,位于太行山山坳、辛庄河河畔,西与林州市东姚镇接壤,西北部隔洹河与安阳市相望,曾属安汤林“三县交界”之地。

鹤壁施家沟村

村落傍山岭作屏,依山岭而建,是鹤山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之一。该村北两道山岭宛如两条巨龙,伸头嬉戏河沟流淌的泉水,有“二龙戏水”之美谈,属风水宝地。

施家沟村始建于明朝,房屋南北相对,东西大道,南北大街,Z型、S型胡同,阴阳搭配,十分和谐。房屋密集,结构多属脊房石木砖瓦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储物。房屋多为五裹三、三裹三四合院建筑群,门楼雕工精细,楼高门窗小,院落正屋前皆有石阶,院中青石铺地,供有神龛。有的宅院仍留有土灶、土炕,古老气息很浓。

到了施家沟,不去李家大院看看是种遗憾。

鹤壁施家沟村

李家大院一号院属典型的五门相照大宅院。过石桥向南走,就来到李家大院一号院。

一号院设有三道大门五个院,一座看家楼,一座养晦楼,一座看门楼。五个院落门楼因年久失修,半数已腐朽,但精细的雕工依稀可见。门楼横额为长条青石,上镌刻有“福缘善庆”等字样,其字宏厚一体,端庄大方,遒劲有力。院落为石木砖瓦结构,石磨、石碾、石滚子、捶布石、拴马孔,虽不完整,但有留存。院内门外左右两旁可看到石制精细、端庄、礅实的旗杆方座,方圆百里仅此独有,彰显了主人至尊地位。

鹤壁施家沟村

小桥北是二号院和三号院,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7年解放汤阴战役中,此院落曾为部队后方医院手术室和重病号室。为配合部队医生和卫生员的救治工作,施家沟村成立了妇救会,专为伤员喂水、喂饭、洗绷带,在施家沟的红色历史记忆中,妇救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施家沟村的妇女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会长张各珍至今仍健在。

如果你稍作留意,村南山半腰处,有一天然石佛头像,慈目善眼,面部轮廓栩栩如生,村民们说:“石佛常年保佑村内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施家沟村可看的地方比较多,像天生桥、圈谷洞等。还有轿顶山,位于村东南,站在北坡向南远望,活像一座弥勒佛,极其壮观,据说是中国最大的自然景观——弥勒山。

鹤壁施家沟村

北山还有一道沟叫桑树沟,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赶杀,又困又饿,逃到此处,食了树上的桑椹,体力倍增。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在施家沟流传很久,王莽坡、刘秀脑、牛圈沟、扭劲树等名称,皆来自该故事。

逛了这么久,肯定累了也渴了吧,来喝一口“泪水井”中的水吧。该古井座落于村西头河沟北侧,井口直径一米,井深十三余丈,井壁由石块垒砌呈圆形,其水质清澈甘甜,冬暖夏凉。“泪水井”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明朝有一位县官下乡巡查民情从村经过,看到村民吃的水混浊不堪,口感涩苦,就生恻隐之心,决定为村民凿石挖井。村民在县官的指点下,挖井至七八丈处,呈整石一块,挖到十三余丈时,仍未见水源,村民叫苦连天。县官之女闻得此事,来到施家沟村,看到村民一双双盼水的目光,为村民的生活困苦及父亲的为官艰辛所感动,于是跪在井口旁,嚎啕大哭,眼泪掉落井中,一会儿功夫便看到泉水喷涌而出,从此施家沟有了活水井,村民吃上了活水。由于县官之女和村民凿取井水之心十分执着,感动了上苍而赐水,因此取名“泪水井”。

鹤壁施家沟村

施家沟村的柿子、核桃,在鹤壁市享有盛誉,现在鹤壁老区新区的农贸市场上卖的柿子、柿饼、核桃,多数产自施家沟村。白露节气一过,核桃成熟,家家户户都到地里上树打核桃。到了九月份,柿子挂红,把柿子摘回来,放进加温水的缸中,把缸口捂严实三天之后,柿子就熟了。大柿子可以加工柿饼、柿块儿,那白如雪团的柿饼,甘甜爽口,柿饼上的白霜治口腔溃烂有特效。

现在施家沟村销售核桃正当时,如有想购买的朋友,不妨来施家沟吧,这里货真价实、斤秤准,还可以一览山区美景哟。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