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狮峰寺(莆田狮峰寺)

狮峰寺(莆田狮峰寺)插图石峰山古色古香的石峰寺

古井“甘露泉”

古庙前的“微缩”石狮

在惠安县唐璜镇的石峰山上,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石峰寺。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寺庙拥有“龚贤洞”、“观日台”、“甘露泉”等历史遗迹,以及朱、等学者和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和梵文铭文。他们一起描绘了一幅狮子峰的动人画面。

□记者张素苹王百峰文/图

这座山很独特,像一头狮子,藏在一座清末的古庙里。

走上唐璜镇普斗村的山路,在石峰山的半山腰,石峰寺隐藏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

石峰山,当地村民称之为阳山,也叫“阳山”。坐落在半山腰的石峰寺,地形独特。阳山如狮,不断远去的文岩坑山如狮尾。附近的箭扣山和浮坑就像狮子的前脚。从远处看,它像一头狮子趴在唐璜西溪。加上楼下的“绣球”形状的山,方圆大约有四平方公里,它被称为“狮子玩球”。

“阳山不高,但形似狮子,峰峦突兀,四周丘陵环绕。站在峰顶和最高的石头上,可以看到万千灯火和高楼大厦。”70岁的寺庙看守人陈文斌说,站在青翠的山上,可以看到早上升起的太阳,晚上落下的赏金,左边是雾,右边是清源电塔。山里的风景很独特。

“这座寺庙名叫石峰寺,因为它建在石峰山的半山腰.”陈文斌,据资料记载,石峰寺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由后店、老虎洞、涧口、威远等村的信众捐资修建的。建成时为土木结构,面积约200平方米。民国时期,石峰寺几乎毁于一场大火。后来信徒集资,寺庙重建,寺内主体建筑由土木结构改为土石结构。十几年前,村里的一群信众集资重建了这座古庙。“大家都有钱,都很努力。许多人从山脚下捡沙子和砖头。重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们还建了斋堂和法堂。”陈文斌说。

“石峰俞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沙有许多奇观和古迹。

走进石峰寺,山门前有一面照壁。庙门匾上写着“石峰宝殿”,两边石柱上有对联:“狮吼龙耳,凤山连俯视虎头。”脚下有两只微型石狮子,乍一看很别扭。

跨过门槛,寺内石柱上有许多与狮子有关的对联。如一根石柱上刻有“狮象、君王皆皈依佛土,群峰高岩静”字样,另一根石柱上刻有“狮竹宝台新法界,峰名九岭旧宗式”字样。寺庙的墙壁和石柱上有许多梵文铭文,但现在很少有人能认出这些文字的含义。

穿过大殿,通道尽头有一口古井,旁边立着“石峰俞晔”石碑,这就是著名的“甘露泉”。

“这口井日夜奔涌,永不干涸。井水还是可以喝的。”陈文斌说,甘露泉实际上是山泉。它来自石峰山的深层岩层,水质纯净甘甜。它被称为“石峰健康泉”,学者们题写“石峰俞晔”来赞美这个春天。

从甘露泉上去,翻过台阶,就是“看太阳”。陈文斌说,许多摄影师已经登上太阳观察站,拍摄山上和寺庙中崎岖的岩石和云海。他们通过寻找角度,精心构图,拍下了“八仙坐洞”、“神龟仰视”、“天魔蟒出山”、“神龟觅食”等奇观。

令人惊叹的是“看太阳”下面著名的“龚贤洞”。仙洞被一块重约700吨的巨石覆盖,从而形成了一个石室。这个山洞冬暖夏凉。在洞穴的中央,供奉着不朽的雕像。在巨石的南面,有六个大字,题写着“为元神而奋斗”,据说是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所写。

古寺、古井、古石洞等众多古迹,以及镌刻的一副对联,让一隅之隔的石峰寺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热爱山川古迹的游客。

著名艺术家在墨宝蔡国强留下了洪妙寺的名字。

徜徉在山间,寻找一条看风景的路,你眼中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秀美的山色,还有壁立在绝壁上的石峰山的画框墨宝,或矫健、或飞扬、或凝重、或轻松,为众多文人雅士所津津乐道。

山中“观日”上有状元王题写的“天光云影”,字迹遒劲。仔细看,可以发现碑文旁边的“惠翁”字样告诉来者,这是南宋大理学者朱题写的。相传南宋理学大师朱和宋代学者、泉州知府王不辞辛劳地游览此山,并在天然巨石上留下题字,为此山增添了色彩和光彩。

寺中也有许多文人墨宝。据介绍,据中国老年书画学会会员、惠安克山书院《风草》作者王奎峰介绍,“西气象”、“碧明”、“”等题字也是名人所书,“郑晴元和”四个大字是泉州书法家、花桥宫老馆长李所书。

值得一提的是,寺门门楣上的“时风宝砂”二字,是国际著名泉籍艺术家蔡国强的父亲蔡所写。据了解,蔡是一位书法家,积极研究历史遗迹,完成并撰写了《清源山志》初稿,著有《福建作家画家名人录》等。,为七里庵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05年前后,蔡国强曾两三次到石峰寺,在寺门楣上为石峰宝寺画了红金。他还带了一个矿泉水桶,总是吹嘘山上的泉水好。他从甘露泉井里抽水,装上一大桶山泉水,说可以泡茶喝……”陈文斌充满了回忆。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