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图片(邵阳今日头条新闻)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面积5350平方公里。但在20世纪后期,罗布泊神秘消失,现在只是一片干燥的沙地。最近,这种可怕的消失技术在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就是曾经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重演。
洞庭湖
洞庭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今君山)而得名。古称云梦、九江,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位于长江以北,松滋、太平、大内、条县四条河流发源于此,湖南、、袁、李四条河流贯通南北。
16世纪至19世纪,洞庭湖面积一度达到6000平方公里,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可惜90年代,面积只有2579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首先是同流域的鄱阳湖,面积3960平方公里。
洞庭湖局势紧张。最近,第二大淡水湖并不平静,似乎正在干涸。8月21日水域面积仅546平方公里,环比下降67%,环比下降62%。这种变化的幅度是惊人的。此外,据中新社报道,8月4日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创造了1971年以来的最早纪录,51年来的最高。
此外,根据岳阳水文局发布的消息,8月23日凌晨5时,洞庭湖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站水位跌破23米大关,达到22.99米。上午8时,水位降至22.96米,比历年同期平均水位低6.44米,为近30年来8月份最低水位,水位仍处于下降趋势。
湖泊面积减小危害
湖泊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最直接的就是河床快速后退,湖水温度上升,含氧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面积死亡。此时,洞庭湖上“云起一片雾,困住了岳阳城”的景象早已消失。
河床整体后退了4到5公里左右。龟裂的河床暴露在空气体中,潮湿的低洼处生长着一些黄色的芦苇。微风吹过,它们缓缓摇摆,仿佛在为这种处境轻轻叹息。由于湖水迅速退去,一些鱼还没来得及回到湖中就搁浅在河床上,还有一些游到了附近的池塘。等待他们的将是缺水而死,开裂的河床上长着低矮的草,泥土中嵌着鱼的尸体,其中一些已经干枯。一点点的做法,又臭又恶心。湖面上漂浮着一些白肚鱼,仿佛在默默控诉灾难。
洞庭湖大面积减少,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加剧了今年干旱的影响。洞庭湖周边,主要生产水稻、棉花、大豆。这些作物的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干旱时大部分只能人工灌溉,而田地附近的小池塘在干旱的气候下早已干涸。洞庭湖河床不断后退,进一步加剧了农作物的缺水状况。减产在所难免,甚至有些品种不得不歉收。
据统计,湖南省250多万亩土地受灾,农村家庭收入减少至少25%。工业和生活用水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些用水量巨大的企业被限制供水,生活用水也分时段供应。
此外,对水产养殖也是毁灭性的打击。洞庭湖流域水产养殖户很多,面对今年的形势,大部分都在亏损。温度高,即使供氧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也会有大量鱼类死亡。另一个养殖水源也是个大问题。死鱼太多,水质容易出问题,需要经常更换鱼塘水。洞庭湖水位退去,只能用其他方法补充。这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便。
随着湖泊水域面积的减少,其局部气候调节能力也会减弱。湖与陆地的温差会形成昼夜循环的湖陆风。白天风从湖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湖。环流可以调节湖周围的气候。当调节能力下降时,温度会继续上升。
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也担负着防洪和蓄洪的任务。湖泊面积缩小,调水能力就会减弱。雨季到来,湖泊调水能力不足,容易引发洪水。
洞庭湖“消失”的原因
8月是洞庭湖产水量最大的时候,是来水的2.6倍。如此巨大的水量,必然导致湖泊大面积缩小,水位快速下降。洞庭湖的另一个蓄水源主要是“四水(湘、都、元、里)”和“四口(松滋、太平、大内、条县)”,都属于长江流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拉尼娜(小姑娘)现象影响的背景下,加上今年7月副热带高压大面积和副热带高压南下的控制,整个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流域内主要江河湖泊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明显偏低,出现多年来同期罕见的干旱局面。
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中,大量湖水蒸发,今年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偏少。这个时候长江流域的降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全流域降水量的减少,“四水”“四口”径流量势必减少,仍有多条入流河道断流。如果目前的情况继续下去,恐怕洞庭湖很快就会成为下一个罗布泊。
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湖泊面积萎缩的重要原因。洞庭湖的面积在上世纪初是4500平方公里,但在50年代只有3100平方公里。如今,最小面积变成了546平方公里。
数字的变化令人震惊和遗憾。上个世纪,人们为了获得耕地在湖泊周围建造农田,破坏了湖泊上游的植被。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工业发展用水、居民生活和农业用水不断增加,水资源节约意识薄弱是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进入21世纪,工业用水需求依然巨大,气温逐年上升,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再加上违章建筑侵占湖区等事件时有发生,湖区减少是必然的。
这种变化势必会引起关注,相关专家也做了预测。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上旬,长江流域将出现大面积降雨。届时,流域内各湖泊蓄水量和河道径流量将明显增加,洞庭湖来水不足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其次,气温会慢慢下降,湖水的蒸发量会减少。目前也采取了控制措施,相关部门也启动了洞庭湖以北一期补水工程,累计补水2.57亿立方米。同时,三峡水库动员起来,减缓水位下降趋势,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不受进一步破坏。后续将对湖面和干涸的河床进行清理,防止生物污染进一步扩散,确保水质安全。
罗布泊的消失,全球气温的升高,湖泊面积的迅速缩小,都在提醒我们,大自然不是受气包,她不愿意接受我们给予她的一切。人类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会反馈给我们自己。不要等到下一个“罗布泊”出现才后悔。到时候,就是我们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