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三巴牌坊简介(澳门大三巴由来及历史介绍)
到澳门旅游的人们一定会去的打卡点除了赌场之外,就是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了。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是有点想笑的,毕竟“三巴”在中文当中显然不是什么好词。那么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要起个这么奇奇怪怪的名字呢?大三巴牌坊真的是个牌坊吗?
为什么是“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葡文名为Ruínas de São Paulo。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三巴其实是“São Paulo”的音译,而且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牌坊。
就像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一样,它也是损坏后的遗址,是天主之母教堂(Igreja da Madre de Deus)的正面前壁。因为当地人认为教堂的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才给它起了“牌坊”的名字。
圣保禄学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
天主之母教堂是圣保禄学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又称天主圣母学院的一部分。这所学院是中国的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学院,成立于1594年,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耶稣会的传教士,让他们能够到远东传教,但同时也对澳门本地人提供读写等基础教育。
当时学校的课程已经涉及许多方面了,包括了神学、哲学、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等,还有拉丁语、葡萄牙语和汉语。可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教士,真是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行啊~
文化交流
圣保禄学院也确实算得上是中西方交流的摇篮,拥有非常多著名的师生学者,例如编撰了第一本汉葡字典的汉学先驱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和利玛窦(Matteo Ricci)、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的天文学家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将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徐日升(Tomás Pereira)还有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徐光启。可以说只要是你叫得上名字的,基本上都在这所学校待过。
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和其附属的教堂,只剩下了教堂的前壁、大部分的地基和教堂前的台阶,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大三巴牌坊了。教堂后部的遗址在1837到1854年间被用作了教士的墓地。
1990-1996年间,经过澳门政府的考古、修复和再利用工程,最终于1996年10月23日建成了澳门博物馆。
东西结合的艺术
尽管偌大的学校如今只余一面教堂前壁,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当时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结合。整个大三巴牌坊由花岗石建成,上下可分为五层。虽然整体来看是巴洛克风格,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的东方元素,例如汉字和菊花图案。
以内容最为丰富的第三层为例吧。最中间的圣母玛丽亚周围环绕着六个天使,虽然都是典型的西方天主教元素,但是中间和下面的四位天使却跪坐于祥云之上,云图腾可以说是很典型的东方元素了。
再看两侧带有汉字的雕刻。西侧是一个张牙舞爪的恶魔被箭射中的图案,旁边写着“鬼是诱人为恶”;东侧则是一个躺在镰刀上的骷髅,同样被箭矢射中,中文写着“念死者无为罪”。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东侧偏中间的“圣母踏龙头”,圣母脚踩有着七个头的恶龙,恶龙有着西方龙的体型,却又长着东方龙的鳞片。而且恶龙最中间的头是个看似慈祥的老人头像,这个人又是谁呢?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的小细节,可见为了将宗教信仰传到东方,传教士们可真是费劲了心思。
澳门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像是这地标式的大三巴牌坊一样。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个地方既充满了当初葡萄牙人带来的艺术文化,又没有失去中国传统的味道。中西方的特色在这里交汇,构成了这样一个既传统又异域的都市,而这正是澳门独特的魅力所在。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葡韵研习社
原文标题:澳门必游的大三巴牌坊为什么要叫“大三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AlHzIk95A3t42hLeFqU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