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泰国是中国人建立的吗(浅谈泰国第一个华人国王)

你敢相信吗,泰国最著名的大帝竟然是个中国人!

这个人就是华人郑信。

泰国是中国人建立的吗(浅谈泰国第一个华人国王)插图

1767年12月28日暹罗(泰国古称)华人郑信被拥立为帝,以吞武里城(今曼谷西部)为首都,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

郑信本是广东潮州人,因父亲早年移居暹罗,他便自小成长于异乡,并在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任职。随着缅甸入侵暹罗,阿瑜陀耶王朝覆灭。而郑信则在这场战争中,以其华人和泰人的双重身份,率领泰军和招募到的华人一起驱逐了缅甸入侵者,加冕为称帝。像郑信这样,通过团结不同文化的两群人来取得胜利的武装领袖,在中国南北朝时期还有作为北齐奠基人的胡汉“混血儿”高欢(穿越)。

郑信登基之后,为了对抗暹罗各方的割据势力,主动向清政府提出建立外交关系,以此换取急需的军备物资,最终实现了暹罗的统一,为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奠定基础。

郑信因其伟大的功绩,被后世泰国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位列泰国历史上的五位大帝之首。现在,泰国以每年12月28日,即郑信登基之日为“郑皇节”,并在曼谷市的吞武里广场建立“郑皇达信纪念碑”,以此纪念郑信的功绩。

郑信以华人的身份不仅建立了暹罗的第三个王朝,还被尊为大帝,这样的经历不免让人联想到出生于普鲁士,却继承了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穿越)。

泰国是中国人建立的吗(浅谈泰国第一个华人国王)插图(1)

那么,郑信是如何以一个外来华人的身份一步步成为暹罗的一代大帝的呢?

首先,郑信在暹罗长大,受到当地良好的教育,又依靠父亲的人脉与当地官员交好,成为暹罗首都的军政长官。

因为早年郑成功部队以台湾和东南沿海为基地进行反清复明的武装斗争(穿越),曾经一度攻陷澄海、普宁、揭阳等地区,清政府感到威胁,于是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实行海禁政策,郑信的故乡澄海县因此遭到裁撤。就像大部分沿海居民那样,郑家因为脱离了海洋无法维持生计,郑信的父亲与乡人逃到暹罗经商,郑信便这样成为了居住在暹罗的华裔商人后代,拥有了华人和泰人的双重身份。

郑信的父亲与暹罗的财政大臣却克里交好,郑信也因此成为却克里的义子,这使得郑信有机会进入暹罗首都的寺院接受良好的教育。郑信通晓泰语、汉语等多种语言,还俗后受到义父扶持,直接进入宫廷工作,从御前侍卫一路晋升为首都“大城”的军政长官。

当缅甸军入侵暹罗,攻至大城时,郑信率领泰军抵抗。但因为当时暹罗国力衰微,泰军的武器和粮食严重不足,郑信只能率领残余泰军向东退守,沿途从缅甸追兵手中收集武器。泰国百姓见他扛缅,也纷纷加入他的队伍。

相比之下,阿瑜陀耶王朝的王室成员,先是派大臣出城求和,遭到缅军拒绝。在都城被攻破之后,暹罗国王藏到附近的寺院被围困饿死。王室的其他成员则逃往越南南部的一个自治小国,偏安一隅,直到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才被郑信接回都城安养。

其次,在泰缅战争中,郑信凭借华人身份,招附大批华人入伍抗缅,又劝说华裔商人提供物资支持,最终成功驱逐缅甸侵略军。

郑信从大城突围出来的时候只有五百士兵,除了自己手中的一支枪外,其他人都是以简陋的棍棒作为武器,对于抗击缅军来说,缺人又缺钱。而当时华侨在暹罗的人口和实力都十分可观,郑信作为华裔商人的后代,知道这些华侨大多聚居在暹罗东部的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同时又是北方的缅甸军队鞭长莫及的地方,因此郑信选择朝东边退守,沿路招募华人入伍,四处联系华裔商人提供钱粮支持抗缅。

而在暹罗经商的华侨,由于泰缅战争打乱了正常的贸易、阻断了道路,因此也愿意支持郑信抗击缅军。

比如,与郑信同乡的商人莫赛,将贩至暹罗的印度花布、广东色绢和上海丝绸等物资捐给郑信的军队。华裔商人森将三十二艘船的米、肉、鱼贡献给郑信部队,并将船改为战船供郑信北上驱逐缅军。

有了人力物力的支持,最终郑信只用了短短几个月就收复了首都大城。但因为大城被战火破坏严重,郑信改吞武里城为都城,加冕为帝。

泰国是中国人建立的吗(浅谈泰国第一个华人国王)插图(2)

郑信登基后,暹罗境内还处在各方割据的混乱之中。郑信要实现暹罗的统一,必须获得更多的财力、物力的支援,尤其是军备物资。于是,郑信将目光放到了国力强大的清政府身上。

清政府原先与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建交,秉承着“无意取彼国土”,维持朝贡贸易的政策。阿瑜陀耶王朝虽然覆灭,但其王室后代依旧存在,因此清政府最初并不承认郑信的正统性,称呼郑信为“暹罗国夷目”。

经过郑信的多方努力,最终转变了清廷的态度,使得乾隆皇帝(穿越)在给郑信的回函中称他为“郑昭”,即“郑王”。

那么,郑信是如何取得清政府认可的呢?

1、郑信保证维持原先的朝贡贸易,并亲自用汉文撰写文书,请求与清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一直饱受海水泛滥之灾,粮食产量极低,从暹罗进口大米就成了解决这一吃饭问题好办法,清政府也因此不断放宽海禁政策。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覆灭打乱了原先贸易,郑信登基后主动提出恢复大米等物产的供应,是给清廷最大的见面礼。

郑信又亲自用汉语书写文书,希望用自己的华人出身与清政府拉近关系,态度十分恳切。尽管一开始遭到拒绝,但郑信还是不断献上暹罗特产的象牙、犀角、苏木等珍稀材料,以此表达建交的诚意。

2、郑信抓住中缅之间的矛盾,奉上缅甸战俘并送还清朝将领,以此向清政府示好。

当时缅甸实行南侵暹罗、北扰清朝的对外扩张政策,清政府虽然无意夺取东南亚的土地,但对于缅甸的扩张行为也非常忌惮。

郑信为了表达在政治格局上的立场,命人将抓获的多名缅甸将领押送至北京请清政府处决。后来又陆续送还被缅军俘虏的清朝将领、云南商人等数人回国。乾隆皇帝对此大为感动,也希望乘此机会拉拢暹罗作为盟友,防止暹罗倒戈支持缅甸,威胁清朝边境。

基于这两方面的努力,郑信不仅恢复了常规化的贸易往来,还用大米和香料,换取了暹罗缺乏的硫磺、铜铁矿等军需物资,一改清政府不准军火出洋的惯例。

最终,郑信依靠强大的武力平定了暹罗内部的地方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吞武里王朝。并使吞武里王朝以及之后的曼谷王朝与清政府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外交关系和贸易联系。

郑信的经历可以说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事迹,但他从抗缅成功、登基为帝,到与清廷建交、换取军备,都离不开他对自己华人身份的合理利用与其气魄胆量。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