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蒲江县(成都市蒲江县简介)

蒲江县(成都市蒲江县简介)

2021年11月,四川省蒲江县召开的党代会提出了发展目标:生态福地、美丽小镇。

对于浦江来说,这个目标意义深远。

在很多人眼里,浦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生态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新乡村;一个是老县城,城市面貌比较陈旧,急需提升品质。

如何不断巩固新乡村发展态势,有效提升老县城生活质量?浦江人期待“生态福地、美丽小城”的发展目标,能为经济规模小、财政资金薄弱的浦江探索出融合“生态”和“幸福”两篇文章的解决之道。

放眼全国,像浦江这样的县不在少数。这个“小”目标的实现,或许也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浦江经验”。

新农村的美和老县城的痛

11月17日下午,在“有云”咖啡馆的院子里,店里的客人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喝着咖啡,聊着天,惬意地享受着冬日的暖阳。

这些客人有的来自90公里外的成都,有的是当地村民,有的来自1000公里外的大城市。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基本一致:享受明月村的“诗意生活”。

咖啡馆的老板阿叶是个诗人。几年前他从北京来到这里,成为明月村的新村民。他看中的是这里的安静和安逸。

如今,明月村道路通畅,生态优美,还有咖啡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美术馆,还有自己的农村研究会和诗歌刊物,吸引了40多位来自台湾省、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村民定居、扎根,每年吸引数万游客。

2020年,明月村当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131元。

像浦江明月村这样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新农村还有很多。数据显示,2020年,浦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05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经济总量只能在成都倒数的浦江可以排前10。

在乡村振兴中,浦江人给出了“浦江经验”。

然而,新乡村的“美”并不能掩盖浦江这座千年古镇的“痛”。

虽然2020年浦江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39016元,在成都排名第7。然而,作为一个农业县,浦江长期形成的“富民穷县”对浦江县的发展造成了现实的制约。

10.9亿元,是2020年浦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成都的1%。

对此,浦江人并不讳言。浦江在党代会报告中坦承,“城市建设仍相对滞后”,“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仍是我们亟待补齐的短板”,“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仍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正是这种清醒的认知,浦江勇敢地喊出了“生态福地,美丽小镇”,也喊出了浦江人的普遍心声。

“小城”的勇气,“大美人”的自信

瞄准一个“小镇”需要勇气。

西南财经大学蔡溪智库总裁唐季强对浦江非常熟悉,完全认同浦江新的发展定位。他认为浦江“小镇”的目标是低调、务实、踏实。

现实决定了浦江“小”——面积只有583平方公里,只有成都的4%;常住人口25万多,只有成都的1.2%。浦江的“小”还体现在经济和人口的增速上。2020年,其GDP为178.18亿元,仅占成都的1%;在过去的十年里,人口只增加了16001人…

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浦江似乎很难成为大都市。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的《2035城市发展新格局》认为,未来15年能持续增长的城市只有100~150个,其余城市将“苗条健康”,变得“小而美”。浦江这个西部小县城,还是会受到成都这个特大城市虹吸的影响,很难排进150个城市。

从浦江的现实基础来看,显然不可能成为中心城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宪认为,“对于浦江来说,这个定位非常准确。本县是非常有眼光的!”在他看来,浦江提出的“小城镇”,应该是空间密集空空间独特、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小”而“美”的城镇。

这与浦江的未来蓝图不谋而合。在浦江的目标中,“大美”是“小城”的属性。

如果说《小城》的目标显示了浦江正视自己的勇气,那么《大美人》则显示了它的自信。

浦江的“大美”来自优越的生态背景。如果是清晨,当朝阳普照,大学堂等雪峰渐渐出现,你一定会惊叹眼前的美景。

被誉为“绿色浦江天然氧吧”的浦江,森林覆盖率已达66.97%,居成都之首。这里不仅有花团锦簇的石祥湖,郁郁葱葱的程家茶乡,还有花果可赏的樱桃山。在“三山两江”中,可谓山环水绕,绿意盎然。

浦江还是宋代理学家魏辽翁、抗日名将李嘉瑜的故乡。“千年古县”人杰地灵,被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为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村”。

“大美镇”就是一个。浦江的目标是尊重自然、绿色发展,走格调高雅、格调高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友好、干净、清新、独特的新未来。

“生态”的初心和“福地”的自信

浦江不满足于一个“美丽小镇”,还想做一个“生态福地”。

蒲江作为成都的卫星城,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必须肩负起责任和担当。

什么是“生态福地”?浦江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大力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

浦江基础非常好。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四川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浦江的荣誉册上写满了“生态文明”,这也彰显了浦江绿色发展的生态“初心”。

浦江始终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包容性的民生福祉。如今,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已经成为它的金字招牌,浦江人认为“这是浦江最大的财富”,这也是浦江这块“福地”的自信所在。

浦江在如何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方面有成功经验。

说到成功经验,就不得不提两河村。2020年,两河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65万元,远超成都平均水平。从当初的县级贫困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两河村可以说是浦江依托生态背景,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典型。

在两河村的致富路上,柑橘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柑橘肉多汁,卖得很好!”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说起柑橘的骄傲。她说,村里16000多亩果园全部用有机肥,环保、美观、美味,远销全国各地。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在浦江县,至今仍有45万亩这样的水果,还支撑着价值400多亿元的三大“地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浦江雀舌”、“浦江丑橘”、“浦江猕猴桃”。

与很多地方不同,浦江的水果种植不靠天气,“创新”是他们的法宝。2021年,浦江被授予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从源头的水果改良、新产品研发,到加工、运输、仓储、物流,浦江在全国率先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基本建立了全程的水果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保证水果质量。

如今,“浦江水果”不仅以其众多的新产品、良好的口感和诱人的市场而闻名,也使浦江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水果的集散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浦江人离开成都,到外省市果园种植“浦江果”。

近日,浦江正式获批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也是成都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示范区。

农产品增收不是浦江“生态福地”的唯一目标。近年来,浦江还努力改善地球和人类的景观,建设了茶文化、樱桃观光、柑橘观光园等旅游景点。成家茶乡4A景区、明月村、铁牛村、临丰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涌现出来,乡村生态商务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让“乡村成为景区、乡村公园、农家院成为客房、产品成为礼品”成为现实。

带着“生态”的初心和“福地”的自信,浦江的目标是将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人向往更多的“生态福地”。

“幸福”的雄心和“质量”的决心

浦江对于“生态福地,美丽小城”有着更清晰具体的表述:生态屏障安全、生态环境舒适、生态价值转化高效的生态福地;一个生态优美空、城乡形态独特、城市品质更具吸引力的美丽小城,不仅要宜居宜业,更要有创可游。

面对“生态”和“幸福”两篇文章,浦江想走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让百姓更富、县城更强、城乡更富。

在实现路径上,“八项行动”体现了浦江的决心。具体为:生态价值提升、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发展提升、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建设提升、城乡环境提升、民生福祉提升、党建引领提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让浦江城市焕然一新,让人们快乐起来,建设15分钟公共绿化圈,让群众在森林中享受幸福生活,在城市中享受绿色,在眼睛中享受鲜花,在花园中享受家园,努力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让群众享受文明的成果,与其大声喊,不如炫耀

浦江人表示,要以对历史、对城市、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生态福地”更加实至名归。

夕阳下,新建的滨江公园里,市民们三五成群地在小城享受着晚饭后的悠闲时光,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在沿着滨江公园延伸的通道上,浦江的美好生活画卷正渐渐展开。

浦江提出的中长期目标是:“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区域辐射和全国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福地和美丽小城充分展现”和“到本世纪中叶, 成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老少皆宜的模范公园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浦江”(龚商)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