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宝丰马街书会(宝丰会谱)

中国宝丰马街书友会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最长、最重要的民间节日。也是最接地气,最说不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

宝丰马街书会(宝丰会谱)插图

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和四十多天,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开始庆祝春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饺子三十岁一碗热乎乎的团圆,让四面八方的游子一年四季都回家。一份充满期待的红色祝福,从冰雪覆盖的北国漠河,到海风温暖的海南三亚。

在连接丝绸之路和万历茶道的万(南阳)罗(洛阳)古道中间,正月十三要举行宝丰马街书友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神奇的出现?在三千里之外的浩瀚秦岭,辽阔的黄淮平原,正月十三的宝丰马街书友会,不知为何如此热闹。宝丰马街书友会,如此神奇热闹,出现在盛大的民俗节日春节;出现在山川最后握手的古道上。从700年前,一步一步,风驰电掣,热得发烫,喧嚣到今天。

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对马杰书友,各持己见,各有研究,各写文章,百家争鸣。然而,有几个问题是高度一致和没有争议的。

第一,马街读书会是最大的民间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马街周围几十里、几百里,各省市的乡亲长辈,还有说唱歌手,不约而同,不辞劳苦、不畏严寒,涌向马街。就像春节一样。缺点是什么?是不是像春节一样年货不够?就像春节的酒,但是不烈。好像春节还没过完?像春节一样,等着大团圆结局?这就像是一年的辛苦和狂欢,对于四方的人们来说。于是乎,男男女女,扶老携幼,肩并肩,来回叫唤,背着鼓,背着琴,背着手;从麦田,从路边,从农家,从河堤,到宝丰马街“一波又一波”。麦田上踩出无数小路,河堤明亮开阔,小路踩成宽敞的大道,房屋在人群中摇曳。远远望去,天蓝雪白的时候,依然有潮水般的人流,漫山遍野,滚滚而来;婆娑,翻浪,呐喊,左右。就像一支欢乐的军队,强大的山川,在大地上变换着队形。最后,千河归大海,马街汇聚成狂欢的无边海洋。

说唱歌手,条理清晰,不慌不忙,口齿伶俐,气度飞扬;听者如痴如醉,目不转睛,笑靥如花,放声大笑。十八人作一堆,三千五百围;天上做帘,地上立,一堆一堆,一个接一个;动不动就有几十万人,长时间几十万人冲出去。看,地球上多么大的书店啊!四乡人说得好:一天能看一千场戏,三天能读万卷书,这是真的。说它是中国的一大奇迹,是地球上一片壮丽的欢乐海洋,真是恰如其分,毫不夸张。

那一年,美国著名历史教授欧大维博士离万里不远,去马街叙旧。他用流利的中文感叹:“这样的民族、民间、悠久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就这样,马书会,在每年的春节,在中原的胸膛上,在历代人民的期待中,熙熙攘攘,喜气洋洋,声名远扬!宝丰马街书友会,中国十大民俗活动,是世界文化的中国瑰宝。

第二,马街书友会历史悠久。

有这么一句话。流经马街的何英河蜿蜒向东,不到20里,傲然屹立在春秋时期古瀛国的都城蒙阳城。小可爱,国医,会下棋,会画画,会书法,优雅浪漫。他看中了马街何英河两岸的美景,晚年退居马街。他常常在颍河畔的柳树上弹唱,琴声灵动的话语呼应着水的涟漪,沉醉在乡村。琴友和朋友经常三三两两见面;徒弟,几十上百个老师练唱功。张庚乐善好施,帮助了祥子,赢得了四面八方所有人的敬佩。那年正月十三,张弓不幸去世。住在邻村的秦的朋友和弟子们,每年正月十三聚会,聚在马街,弹琴唱歌送爱,思念张弓。久而久之,就成了民俗。按照这种说法,马街书社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也有这样的说法。西汉末年,王莽把刘秀赶到马街的英杰河边。那是正月十三,许多乡亲和艺术家在马街火庙里烧香、听书和说唱。人们闻讯后纷纷赶来,有的帮助汉军渡河,有的挡住王莽的追兵,马街书店一时间成了战场。不忘皇帝马节,下旨三年免御粮,赐秦“黄三社”御牌。如今当地还流传着“光雾峰、书友会兴盛”的传说。马杰以感谢皇帝的名义,在每年的正月十三举行读书会。就这样,马杰读书会已经过去了1800年。

关于马书会的起源,有十多种生动的传说。比如火神说,“祭祖”、“师丧”、“愿说”、“颂德”、“祈雨”等等。它们真的是迷人的历史和文化之谜,丰富多彩,引领潮流,但不容易猜测。

但是,经常说的是颜佑之的。据说马街的严光庙和火神庙前都有碑文,说是元代燕友年间,马街书社颇具规模,每年有数千艺人。以此推算,也有近700年。说马街书友会历史悠久也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马街书社是古今民间艺术界的圣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十三,马街书展已经成为当地春节最大的精彩活动。春节,正月十三,为什么在这里演主角的不是话剧?不会唱歌跳舞?主要是曲艺弹唱、评书。这也成为一个颇有分量的特色课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

然而,这一民俗文化的盛事却代代相传。马书会,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他们千百年来跋涉千里,愿意聚集在马街这片经常下雪泥泞的神奇麦田里。追逐着当地流传千古的风韵,奔向这场举世闻名的文化盛宴。马书会,几代人来说,一直是曲艺界的朝圣地。

每年一到正月十三,马街就热闹非凡。每个家庭都很忙,打扫房子,叠被褥,准备饭菜。每个人都很开心,满街哼歌。就像迎接每年来访的老亲戚,把南来北往风尘仆仆的艺术家带进了家家户户。亲切的问候,回来了!比如温暖的春天、春风和春天的阳光。吃饭打包说话,不管世界各地的艺人从哪里来!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街上的人。如果一个艺人对他的亮书没有“收获”,马杰人会慷慨地给他路费帮助他。就这样,多少次,马杰人温暖了很多艺人的心。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国艺人每年都在惦记着马杰,马杰人每年都在期待远方的艺人。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艺术家被四面八方成千上万、几十万的人包围着、接近着、稀罕着、评论着。所以马街书友会特有的“亮书”和“写书”每年都会在马街精彩上演。结果,艺术家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包围并欢迎回到山野平原、村庄和城镇;于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俗中国春节开了世界上最大的说唱书店。在一年中最冷的春天,是点燃希望的春天;这一年努力工作的起点;在这个阖家团圆、阖家团圆的季节;看看这家中国最神奇最神圣的民间书店吧!听着!千年舞台,千里书城,全民欢腾,弹唱遍天下!

第四,历史进入新时代,马街书友会依然辉煌。

大艺术家刘兰芳一个评书《岳飞传》,让全世界都吃惊,好评如潮,几百家电台争相传播,观众来信雪花。到现在为止,刘兰芳已经去过马杰社十六次,与马杰书友结下了三十九年的不解之缘,创下了空才抓到马杰书友的记录,留下了一代关于大师真情的传奇。刘兰芳爱马姐,熟悉马姐,爱马姐,夸马姐!马还亲切地聘请为马街的名誉村民。刘兰芳大师感慨万千地说:“君子不养艺术家。马姐真是书亲戚,地亲戚,人更亲!”

京剧鼓艺前辈罗玉生大师当年在央视放了一首《重整山河为后半生》,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在九洲听众的脑海中,似乎有一股仙乐的浪潮久久不会停息。1995年,一位82岁的老人,在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罗阳先生的陪同下,到马街参加会议。看到欢腾的民间曲艺盛会,老人走上舞台,发出声音,一时间宝丰城已经是万人巷空。

马读书会至今仍是全国艺术界的艺术圣地,来自东西南北、艺术界的名人络绎不绝来此叙旧、演出、体验盛况。陶澍、马季、姜昆、唐杰忠、赵征、袁阔成、田连元、侯耀华、巩汉林、郭达、潘长江、范军、常宝华、常桂田等名人都曾把马街作为经常光顾的地方。

1995年,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举行。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宝丰县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2006年,马街书社作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和2020年9月,第六届和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分别在平顶山再次隆重开幕,开创了中国曲艺节同城举办三届盛会的先河。

每年新闻界开会,每一篇作品都有争论,激荡人心;摄影师年年追图,艺术家惟妙惟肖。书法家在现场挥着手,翩翩起舞,行云流水。艺术家书店体会到,精彩的画面像魔术一样,是乡愁;作家会采风,马杰的故事会传奇性传遍天下,历史会辉煌。

2016年1月13日,刘兰芳带领众多弟子在马街与数十万群众同乐,深情对唱。当年的图书冠军宁锦梅,与历届图书冠军连续激情演出50多场。2018年刘兰芳美术馆盛大开馆,2019年中国曲艺交易中心盛大开馆,2014年中国曲艺展览馆首次开馆。三大建筑气势恢宏,浑然天成,矗立在马街风情园静谧的蓝天中。就像是千年霜雪中常相聚的人的一场戏!为了明天,我们将在村民心中搭建一个欢乐的舞台。千年马街书友会依然书写着中国宝丰马街书友会的传奇,魅力四射,代代相传!

到黄河-2018年黄河壶口楚王的雪

刘悦摄影

作者简介:王(原名),平顶山市民间美术家协会首任(1996-2016)会长,原平顶山工人报社总编辑。

摄影:吴同本王兴华

注:本文发表于文化部中国乡土文化协会《乡土文化》杂志和平顶山人协20周年画册。有变化。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