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连平县30天气(连平县三角镇天气预报15天)

连平县30天气(连平县三角镇天气预报15天)

连平县天气预报

广东河源连平 天气预报

4日(今天)

小到中雨

29/23℃

5日(明天)

中雨

29/23℃

6日(后天)

小到中雨

30/23℃

未来一星期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天气状况?

这一个星期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的天气大概就是有雨,还有天气会转凉。

连平县上坪镇旗石村天气

广东河源连平 天气预报

10月06日(周四)

阵雨转多云

22~30℃

北风 1级

10月07日(周五)

多云

22~3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0月08日(周六)

阵雨转阴

21~29℃

北风 4-5级

怎样查河源连平的天气预报

这个是连平县 *** 提供的连平天气预报网址。 : 如果不想上网查的话,建议手机开通“连平的天气预报”这样每天傍晚时候一般会收到连平的天气预报信息。如果是想查以前的天气资料建议到连平气象局查吧(不知道给不给查)。

2020-10-06连平县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北部,与江西省全南、龙南县相邻,是105国道入粤之一县。

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始建连平州,辖和平、河源两县,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州为县,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成立河源市,连平改属河源市管辖。辖13个镇,159个村委会,16个居民委员会,县 *** 驻元善镇。

连平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是“广东省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飘香,万壑鸟鸣”,这里是神奇的山水画卷,梦中的香格里拉,是一块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有粤东北之一高峰黄牛石,闻名遐迩的上坪桃园、天然雕琢的圣迹苍岩、 *** 无限的新河漂流、风情浓郁的忠信花灯……构成特色迥异的九连山生态休闲旅游胜地。“连平老八景” 为西山瀑布、圣迹苍岩、丹灶虬松、戈罗耸翠、南楼野眺、龙潭喷雨、梧峰樵唱、仙塔遗踪,现存的有西山瀑布、圣迹苍岩、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连平新八景”为圣迹苍岩、黄牛仙峰、银梅峰林、西山瀑布、新河泛绿、上坪桃源、戈罗耸翠、六祖禅踪。

连平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鹰嘴蜜桃之乡”“第二个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广东省卫生城镇”“广东省生态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县”等称号。

连平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后发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发展平台优质,拥有“一园两邨”,是一块投资兴业的新兴热土。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河源市西北部,东江流域上游。东邻和平县,南连东源县、新丰县,西接翁源县,北与江西省龙南、全南两县交界。位于东经114°14′44″~114°56′51″,北纬24°05′48″~24°28′08″之间。县境东西长约72.4公里,南北宽约55.6公里,总面积2275.08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广州市217公里、河源市102公里,国道G105线、大广高速、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粤赣高速和省道S341灯官线、S230忠定线贯穿境内,为国道G105线和大广高速公路入粤之一县。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境内地形复杂,山丘绵亘,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九连山脉在境内自北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平均海拔为693.5米。两大水系(东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条主要河流(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头河、贵东河)纵横全境。北、中部多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带,东南部以谷底盆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县内地貌大致可分为北、中部山地区,西南部丘陵区和东南部谷底盆地区及陂头、内莞喀斯特地形区。

据出土文物考证,连平县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连平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连平属南海郡,为龙川县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连平属南越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国时期, 连平属南海郡龙川县、桂阳郡浈阳县地。东晋时期,连平属东官县。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连平先后分属河源县、浈阳县、龙川县、循州、翁源县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祯六年(1518~1633),连平分属河源、翁源、长宁(新丰)、和平县地。

明崇祯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两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州治设在元善镇,辖和平、河源两县,属惠州府。这是连平单列县级散州的开始。

清沿明制,连平仍设州,但无属县。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连平改州为县,属惠州府,下辖4个图:惠化图、银梅图、长吉图、忠信图。

民国3年6月,省、县之间设道制,连平属潮循道。民国7年,全县设4区:惠化区(一区)、银梅区(二区)、长吉区(三区)、忠信区(四区)。民国14年,省、县之间设行政区,连平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至17年,连平辖5个区:惠化(一区)、上坪(二区)、长吉(三区)、忠信(四区)、银梅(五区)。民国25年9月,广东省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连平属第六区(区址:韶关)。民国36年,连平改属第七区(区址:兴宁)。

1949年(民国38年)6月2日,连平县人民 *** 在忠信长安旅店成立。6月25日,县人民 *** 迁至元善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平属东江专区(地址:惠州)。1952年,改粤北行政区(区址:韶关)。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连平、和平两县合并,仍称连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59年11月,陂头(包括贵东)划给翁源县辖。1960年4月,隆街划给新丰县辖。7月初,惠化、上坪划给新丰县辖。连平县委、县人委机关迁往和平阳明镇办公,连平县改称和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62年6月,原划给新丰、和平两县的社(镇)重归连平,恢复连平县建制,仍属韶关专区,县人委设在元善镇。1963年6月,改属惠阳专区辖。1967年6月,陂头从翁源划归连平县辖。自此,原连平县境复原。

1983年冬撤社设区(镇)。1987春,撤区建乡(镇)。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连平改属河源市辖。

2015年至今,连平县下辖13个镇(上坪、内莞、元善、陂头、溪山、隆街、田源、油溪、忠信、高莞、大湖、三角、绣缎)、16个社区、159个行政村、2509个自然村。

土地资源

根据连平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3412614.15亩,其中集体土地3224098.5亩,国有土地188515.65亩;耕地面积306791.1亩,园地68364.45亩,林地2744282.1亩,草地60519.7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6088.85亩,交通用地30439.5亩,水域68012.25亩,其他土地58116.15亩。

水能资源

境内有大小河流68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东江水系的连平河、大席河、双头河、忠信河、大湖河、高陂河,北江水系的陂头河、贵东河)。年均水资源总量20.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739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10.1万千瓦。

矿产资源

连平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煤、铁、铜、铅、锌、锡、钨、金、银、磷、石墨、粘土、稀土、陶瓷土、大理石、硅石、白云岩、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花岗岩等,是广东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县,被誉为“粤北有色金属之乡”。

野生动物资源

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分布广,经县林业局调查发现,县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两栖爬行动物2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鸟类50多种、昆虫100多种。

兽类:有狼、豺狗、野猪、狐狸、獭、豪猪、果子狸、野兔、鼠、黄鼠狼、穿山甲、狸猫、猪獾、野牛、黄猄、山鹿、赤鹿、山羊、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蝙蝠等50多种。

禽类:有山鸡、雉鸡、竹鸡、斑鸠、鹧鸪、野鸽、水鸭、燕子、乌鸦、雁、老鹰、麻雀、菜雀、白鹇、画眉、黄莺、啄木鸟、杜鹃、青翠、翡翠、白劳、天堂鸟、牛喜雀、蜡咀、猫头鹰、鹞、鹭鹚、鸳鸯、鹌鹑、喜鹊、鹊鸦、八哥、布谷鸟、黄鹤、白鹤、山寒、山凤凰、呼恶鸟、五彩鸟、夜莺、子规、池鹭、鹳等100多种。

鱼类:有鲩鱼、青鱼、鲢鱼、鲤鱼、鲫鱼、黄鳝、泥鳅、桂花鱼、七星鱼、塘鲺、金鱼、鳙鱼、鲶鱼、乌鰡、鳗鱼、红鲅、青鲅、灰勾鱼、河鲣、猪姆锯、角魭等。

甲壳类:有蚌、虾、蟹、田螺、蜗牛、蟛蚌等。

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石蛙、犁头蛙、娃娃鱼等。

爬行类:有青竹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南蛇、泥蛇、饭铲蛇、过山风、草花蛇、百步蛇、三线蛇、过树容蛇、蜥蜴、蛤蚧、壁虎、龟、鳖鱼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等。

昆虫类:有蚕、蜂、蜘蛛、蟋蟀、虱、蝉、萤、螳螂、蚊、蜻蜓、跳蚤、蚱蜢、黄蚁、黑蚁、蜈蚣、臭虫、瓢虫、蝴蝶、紫胶蚧、蝎子等。

野生植物资源

连平是广东省林业县之一,山地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按样地调查及标本采集,县内已发现的主要野生植物有1368种,其中苔藓8科8属8种、蕨类36科72属121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52科617属1232种(双子叶植物127科489属1022种、单子叶植物25科128属210种)。

树木:有马尾松、湿地松、杉、香樟、黄樟、红楠、黄楠、山苍子、拐枣、酸枣、柯树、竹柏、含笑、光皮桦、枫树、白橼、青冈、石斑木、绸木、红椎、天料木、赤黎、白黎、檫木、泡桐、花栏木、榆树、榕树、柳树、乌桕、山楂、杨梅、苦楝、槐树、冬青树、半枫柯、油茶、茶树、石榴、棠梨、黄皮、青梅、石梅、桃、李、柿、栗、柑、桔、枇杷、沙梨、猕猴桃等,此外还有上百种无名杂树。近几年来发现的珍稀植物有银杏、水杉、三尖杉、粉背兰、古榕等。50年代末引进的新树种有桉树。

竹类:主要有毛竹、方竹、苦竹、青皮竹、撑杆竹、麻竹、黄竹、泥竹、单竹、簕竹、观音竹、白眉竹、棕竹、箬竹、蒿竹、佛肚竹、蔓生秀竹、赤竹等。

药用植物:有灵芝草、石花、茯苓、伸筋草、木贼、海金河、狗脊、金花草、石祈蛇、半边旗、贯众、骨碎补、肉补、石苇、薏米、淡竹叶、芦根、水菖蒲、菏草、谷精草、灯芯草、天门冬、野百合、寿门冬、七叶一枝花、黄精、牛尾菜、仙茅、五叶薯、淮山、射干、山姜、金线兰、石仙桃、盘龙参、苞舌兰、鱼腥草、狗贴耳、四大天王、九节茶、将军木、五指毛桃、竹寄生、枫树寄生、铁线草、火炭母、牛膝、木通、何首乌、半边莲、黄莲、大血滕、十大功劳、白药子、秤钩枫、黑老虎、玉桂、巴戟、郁金香、仙鹤草、猴耳环、葫芦茶、大叶千斤拔、鸡血滕、狗尾草、两面针、蓖麻、铁冬青、凤仙花、芙蓉花、山芝麻、元宝草、五加皮、扁豆、鸭脚木、大茶药、念珠草、益母草、夏枯草、丹参、半枝莲、韩信草、生地、枸杞、毛麝香、玄参、独脚金、穿心莲、车前草、玉叶金花、九节木、金银花、罗汉果、甘菊、蒲公英、满天星、旱莲、竹节草、胡蔓藤、老公经、香附、山豆根、艾叶、天南星、九星明、地胆头、薄荷、槐角、紫苏、半夏、枝子、常山、乾葛、苍耳子、石斛、草决子、石决明、急性子、金樱子、青蒿、威灵子、六月雪、青箱子、黑丑、谷 *** 、七叶草、女贞子、木鳖子、丝线吊金钟、夜明沙、茴香、杜促、疗粉草、凤尾草、蛇舌草、田基王、溪黄草、金钱草、独脚仙茅、鱼藤草、蜡烛草、还魂草、鹅不食草等300多种。

花草类:有玫瑰、月季、桂花、白兰、黄兰、夹竹桃、山杜鹃、五金梅、洋紫荆、羊蹄甲、夜来香、万年青、石仙桃、菊花、兰花、大丽花、美人蕉、文竹、佛肚竹、假槟榔、鱼尾葵、木芙蓉、茉莉花、鸡冠花、牡丹、芍药、山丹、脱衣换锦、荷花、扶桑、石榴花、紫薇、木莲、剪春兰、蔷薇、海棠、含笑、虎利、狗牙、野百合、月月红、凤仙、迎春、雁来红、映山红、九里鱼、仙人掌、铁树、茶花、腊梅、玉簪花、锦屏风、宝珠绛桃、碧桃、绿萼、瑞香、牵牛花、莲花、蒲公英、鸡肉花、水仙花、一品红、吊兰等。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地势自北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693.5米。九连山脉在境内自北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两大水系(东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条主要河流(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头河、贵东河)纵横全境,北、中部多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带,东南部以谷底盆地为主。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县内地貌大致可分为北、中部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和东南部盘地区及陂头、内莞喀斯特地形区。

北、中部山地区

该区北接江西省,东至和平县,包括上坪镇及陂头、内莞、溪山、田源、油溪、高莞等镇的一部分。岩石组成主要有砂页岩、花岗岩、砾岩、片岩和石灰岩等。区内土壤质地疏松,土层较厚,养分充足,适宜林、草生长,为县内主要牧区和用材林区。区内地形多为中、低山,山脉连绵起伏。中山地势高耸而陡峭,坡度30~50度,更大坡度60~65度,山峰大多在海拔900米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其中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为全县更高峰。低山山势较缓,坡度30~40度,更低为10多度,海拔300~500米左右。多数沟谷切割较深,“V”形谷及嶂谷发育,山间夹有溪流,但流量不大。

区内山脉为九连山脉的一段,可分为黄牛石和风吹蝴蝶两大山系。

黄牛石山系起于县境北部粤赣交界处,主峰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山系一般海拔高度为900~1100米,坡度30~40度,向西伸展,自北至南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仙人嶂,海拔1036米,是与江西省之界山;大山尾,海拔1084米,是元善、隆街、陂头3镇之界山;老虎坳,海拔1022米,是隆街镇与陂头镇之界山;雷公礤,海拔1219米,是连平县与新丰县之界山;石牙头,海拔1283米,位于溪山镇境内;禾笔尖,海拔1233米,位于溪山镇与元善镇增坝村的交界处。

风吹蝴蝶山又称双峰山,位于县境东北部,是连平县与和平县之界山。主峰海拔1272米。山系一般高度为海拔900~1000米,坡度30~50度。更大坡度60~65度,最小坡度10多度,大小坡度悬殊较大。整个山系由东北向西南伸展,自北至南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三堆树,海拔1219米,是上坪镇与内莞镇之界山;打石坑顶,海拔1100米,位于上坪镇境内;兰房合顶,海拔1151米,位于内莞镇北部;兰房尾,海拔1013米,东面是锯板坑矿区;寒山,海拔1249米,位于内莞镇内;七星墩,海拔1170米,是内莞镇与油溪镇之界山;朝天马,海拔1320米,是内莞镇与油溪镇之界山;滴水岩,海拔1305米,位于油溪镇境内;猫牙狸,海拔1034米,是油溪镇与元善镇之界山。

西南部丘陵区

该区西接翁源县,南界新丰县,包括隆街、元善等镇及陂头、溪山、田源的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及低山,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坡度为10~30度,岩石由泥质页岩、砂页岩和花岗岩组成。土壤多为中厚土层,土质较为肥沃。连平河流经元善、溪山、隆街等地。水资源丰富。该区适宜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林,为连平主要的粮产区及经济林区。

东南部盘地区

该区东至和平县,南接河源市郊区,包括忠信、大湖、绣缎等镇和莲塘茶场,以及高莞、油溪的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为盆地,盆地边缘有低丘陵。地势平坦,低矮平缓,高度一般在海拔200米以下,素有“忠信小平原”之称。岩石组成多为砾石、砂及粘土,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适宜种植水稻、花生、大豆、蒜头、茶叶、油茶、油桐、沙梨和枫栗等,为县内粮食产区及主要经济作物区。

喀斯特地形区

县内陂头洞周围山岭和内莞的中莞、塘兴、小洞等处山岭,因由石灰系灰岩、白云质灰岩构造,经长期的水溶侵蚀作用形成许多石峰和岩(溶)洞,构成了喀斯特地形区的特殊景观,为连平县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岩洞有:

圣迹苍岩:又名内莞岩,位于县城东向内莞镇境内。岩体为石灰系灰岩构造,经长期水溶作用,形成洞内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龙岩:旧称“龙潭喷雨”,位于连平县西部陂头镇腊溪洞尾龙岩山的半山腰处。洞长300米,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等别有风韵。春、夏季水从洞口涌出,秋、冬季水从洞底石缝中流出。一年四季水源稳定。1972年,在洞口下侧20米处拦水筑坝,开渠引水发电,装机容量800千瓦。洞内的水源从何而来尚未查明。

上岩、下岩:位于连平县西部陂头镇境内,为石灰系灰岩天然溶洞。上岩、下岩两个岩洞相距约100米,因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故名。两洞的地面皆成长方形。其中上岩洞内面积1600平方米,下岩洞内面积1200平方米。两洞高度均为6米。1939年(民国28年),它们俱被 *** 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修整为军事仓库。1948年(民国37年),这两处军事仓库搬迁至江西后,上、下岩废弃。

连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为: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季节明显。

一、水文河流

境内河流分属东江、北江两大水系。

东江水系河流有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和大湖河,流域面积1965.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11%。大小支流57条,其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42条。

连平河:发源于元善镇的黄牛石山麓,往西南流经元善、溪山、隆街,至隆街镇塘河口汇入新丰江。全长71公里,河宽平均28米,流域面积58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78,天然落差818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8.28立方米/秒。大小支流18条。

大席河:发源于上坪镇中村的尖峰岭(海拔732.9米),流经上坪、内莞、元善、田源等镇,至田源河头村和石坑西约2公里处出县境,流入新丰县。境内河长59公里,流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398,天然落差107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5.95立方米/秒。大小支流15条。

忠信河:发源于和平县青州蚬仔塘,向西南流经锯板坑东侧,折向南流经九连、油溪、忠信,至忠信石塘水出境流入河源市郊区。境内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593.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409,天然落差819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4.24立方米/秒。有10条主要支流。

大湖河:发源于和平县青州乡和尚栋之北,经下礤流入县境。流经大湖镇,收入溪水、清沟水、河洞水,至敖岭出县境,流入河源市郊区。河长42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758,天然落差70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2立方米/秒。

北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陂头河和贵东河,流域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25%。大小支流11条,其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7条。境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全县地下水平均每日涌水量8873.76吨。

陂头河:发源于陂头镇的分水坳。流经陂头镇的三水、腊溪、莲光、夏田村,至夏田径口流入翁源县。河长25.3公里,流域面积184.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05米,河道平均比降0.00782,多年平均径流量5.38立方米/秒。

贵东河:源于江西省大吉山之南,向西南流经狗背坑至塘田,沿途收寨背坑水、蒲洞水、大华水、嶂背水、花山水、杨公坑水等左右诸水,流经蒲洞、贵东墟至其吉围入翁源县境。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128.9平方公里,天然落差350米,河道平均比降0.00894,多年平均径流量3.76立方米/秒。

地下水

连平县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其次是山塘、水库、渠道、水田等地表水的渗漏补给。境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据广东省地质局1982年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连平幅)的调查: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连平水、忠信水等河谷地区;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陂头、元善、溪山、隆街等镇盘地及河谷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戈罗笔、隆街、九连、谢洞、西山、贵东等岩体地区。据钻孔水文地质资料调查:陂头镇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75米;上坪、内莞、元善、溪山、田源、隆街等镇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10米;九连、油溪、忠信、大湖、绣缎等镇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30米。全县地下水平均每日涌水量8873.76吨。有代表性的出泉点有陂头龙岩、内莞圣迹苍岩、忠信狮子口泉水坳等。

二、气候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麓,位于东经114°14’至114°56’,北纬24°06’至24°36’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降水季节明显。

四季

按照日常平均气温12℃—22℃为春秋季,低于12℃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标准划分,全县四季分明。

春季从2月21日起至4月25日止,共64天。天气多变,常有低温阴雨,阳光缺少。

夏季从4月26日起至10月5日止,共163天。初夏是全年降雨高峰期,盛夏除热力性雷阵雨或受台风影响外,一般是高温睛热天气;夏末受弱冷空气影响,偶尔出现寒露风天气。

秋季从10月6日起至12月10日止,共66天。雨季结束,形成寒露风天气过程,多是秋高气爽,极少数年份有阴雨天气。

冬季从12月11日起至次年的2月20日止,共72天。多出现晴冷天气,“冬至”后为全年最冷期,甚至出现霜冻或冰冻,半数年份高山有积雪。

日照

县境内光照条件良好,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659.8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38%。2~4月份,每月日照总时数在70~80小时之间,其余各月在100小时以上;7月份最多,超过200小时。

连平地处低纬度,日照时数较长。但由于山地面积广,平原甚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云雾亦较多,各地日照分布不均。这种现象有利于香菇、木耳、茶叶、水果、竹木等林作物的生长,但不利于农作物春播、春种和春收。

太阳辐射

县内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7223.7卡/厘米,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年际变化较大,各月差异也明显,7月份达13601.0卡/厘米,而3月份仅为5314.0卡/厘米。

气温

据1952年至1988年气象资料记载,县内全年平均气温徘徊在18.0°C~20.7°C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更低,一般在9.2℃~10.8℃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更高,一般在26.3℃~28.0℃之间。全县绝大多数的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历年仅出现过一天日平均气温为-0.1℃。历年更低气温出现在1955年1月,为-5.4℃。历年更高气温出现在1953年8月,为39.5℃。

降水

县内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779.7毫米,雨量充沛。但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75年,达2732.0毫米;最少的是1963年,仅997.5毫米。另外降水的季节差异也很大,4~6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的16%;其他月份共占36%。历年月更大降水量为823.9毫米,出现在1968年6月。一般从3月份开始,雨量逐渐增多,5、6月份为降水最集中期,而且强度大,易引起山洪暴发。如1964年6月15日降水量达200.6毫米,其中更大降水量为1小时54.4毫米,引起全县性的山洪暴发,造成惨重损失。日雨量大于或等于80.0毫米的暴雨日数,平均每年为1.4次。8月份以后降水逐渐减少,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则易产生秋旱,甚至秋、冬、春连旱,如 1963年旱期长达162天。

湿度

连平县年平均湿度为79%,年内平均相对湿度更大的月份是6月,为85%;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的月份是12月,为71%。

蒸发

连平县属内陆山区,植被良好,日照短,风速小,蒸发量不大,年均蒸发量为1393.6毫米,折算成自然水体的蒸发量为1059毫米,相当于广东省变幅的下限值。年内蒸发量更大月是7月,月总量174.2毫米,占全年的13%;最小月是2月,月总量67.6毫米,占4.9%。蒸发量更大年是1955年,年总量1587.1毫米;最小年是1965年,年总量1101.0毫米。

连平县受季风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冬偏北风较多,春夏东南风较多,6~8月多偏南风。年均风速为1.4米/秒,瞬间极大风速为20米/秒。

据连平县气象资料记载,最多霜日是1963年,为33天,最少霜日是1962、1985年,均只有2天。霜日出现天数,以12月至次年的1月占多,2月次之。初霜日一般在11月末至12月初,最早是1982年11月11日;终霜日一般在2月末至3月初,最晚是1954年3月23日。县内各地无霜期277~317天。由于每年冷空气的强度和路径不同,故历年出现初、终霜日的年际差异较大。历年平均霜期日数为65天。

连平县有半数年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雪,但时间短,大雪少。最多降雪日出现在1968年,一年共降雪6天。更大积雪深度出现在1975年12月14日,平均雪深4厘米,个别山沟积雪月余。初雪最早出现在1952年12月3日,终雪最迟出现在1969年3月13日。

灾害性天气

县内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阴雨、冰雹、暴雨、寒露风、霜冰冻、干旱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低温阴雨、寒露风、暴雨和干旱。

低温阴雨多发生在早春期间的2~3月份,常有明显的冷空气入侵,冷暖气流相持于华南上空,产生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寒露风多发生在9月25至10月25日之间,每年最少有1次寒露风过程。暴雨多发生在 5~6月,历年平均月降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由于降雨强度大,大雨、暴雨日数多,且时间集中,易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灾害。干旱主要有春旱和秋旱。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