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创产品“走出去”
在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现场,大家选购壮锦等广西文创产品。
本次论坛展出的故宫文创产品。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视察时,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与东盟应该怎样共同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共同繁荣?6月2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北海市举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以“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A 文物“活化”需善用数字技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据统计,2021年中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全年中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教育活动32.3万场,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下交流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
“中国也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但中国与东盟文化领域的对话交流没有中断。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在博物馆运行管理、博物馆文物展览、文物数字化、文物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与对话。
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官员先后发表视频致辞。
“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需善用数字技术。”泰国副总理威萨努·科安说,泰国欢迎和支持中国推动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改革创新,在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开展泰中两国的全方位合作,让文化成为推动东盟—中国区域发展中更深沉、更持久、更包容的力量。
“中国在可持续开发文化遗产潜力上拥有海量经验。”柬埔寨文化艺术部部长彭萨格娜表示,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探寻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通过数字科技提高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东盟国家尤其是柬埔寨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对话伙伴支持,加强在博物馆、文创产业等领域合作。
B 文创赋予文物生命力
近年来,文化创意赋予博物馆文物新的生命力,从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引发大众对《千里江山图》的关注,到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从故宫文创的强大市场效应,到数字文物藏品的快速兴起……创新与科技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让“养在深闺”的文物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本次文化论坛现场,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异形茶具、壶、艺术折扇等明星系列产品,陕西工艺葡萄香囊、三星堆盲盒以及广西的壮锦、北海的南珠和贝雕等文创产品依次展出,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火爆全国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是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人民网联合深入探索“跨界融合、创新传播”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指出:“博物馆在文物‘活化’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挖掘好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
长信宫灯作为河北博物院的馆藏国宝之一,是该博物院文物“活化”利用的首选对象。该院院长罗向军介绍,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吸收了长信宫灯的文化元素。长信宫灯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实现了穿越和新生,人们也能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对博物馆文物‘活化’的利用和创意,应该是不断深入和不断扩大大家所能接触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人的智慧。”罗向军说。
广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吴伟峰戴着壮锦丝巾,上台与大家分享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式和文化内涵表达。“卢浮宫卖得比较好的文创产品是挎包和马克杯,如果你用这个马克杯喝水,就可以与蒙娜丽莎相视一笑。转换是产品设计的另外一种方式,我们把铜鼓做成一个茶盘,它的功能就发生了转变,铜鼓不是用来敲而是可以用来喝茶。”他认为,博物馆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真实性、知识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与旅游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形成完美的结合。利用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博物馆事业朝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已经成为博物馆人的共识。
C 发挥文物资源积极作用
广西文化多姿多彩,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1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6万处。登记备案博物馆119家,国有可移动文物近100万件。文物博物馆从业人员约4000人,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取得了较好成绩。
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正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文物“活化”和文创产业发展。广西将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加强对各类文物的研究阐释工作,充分挖掘文物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加强科技创新,以数字技术推动博物馆文物的“活化”和永续利用,促进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
作为本次论坛举办地的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正大力推进文化北海建设,切实增强北海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据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伯贤介绍,在博物馆建设方面,全市有各类博物馆35家;文化产业方面,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示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2021年全市共有文旅项目94个,总投资约1539亿元,文化产业成为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增长引擎;文旅融合方面,全面提升文旅设施,建成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高德古镇等一批历史文化景区,2021年北海老城景区获批国家首批业界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海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常务副院长叶兴艺认为,博物馆等都可以纳入大文创的视野下进行研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文博领域进行了多渠道、多角度的交流合作,要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的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并且以项目制的形式,逐一落实。广西在推动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广西文创产品要实现更好地“走出去”,还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