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湘南】培兰斋
培兰斋位于耒阳市群英中路聂州居委会10组,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原为聂州谢氏宗祠与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培兰斋先后被用作办化工厂、屠宰场使用。1963年10月,培兰斋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耒阳县委机关旧址,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中共耒阳县委报省委批准,修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耒阳县委机关旧址,筹建永久性耒阳党史陈列馆。经过一年努力,在培兰斋建馆布展竣工,于1986年11月5日正式开馆。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永久性党史陈列馆。北京军区原副政委王紫峰中将亲笔题写馆名。2006年8月,中共耒阳市委对党史馆进行改造扩建。建筑面积从原来的1000平方米增加到4000多平方米,展馆从一馆扩大为两馆一园,即耒阳党史资料图片展览馆、革命实物展览馆和朱德、伍若兰夫妇塑像园。2008年被评为国家2A旅游景区,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培兰斋,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宽阔高大的白石门框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祠堂名匾“培兰斋”,宽厚的红漆大门两侧悬挂有“湘南暴动朱德办公旧址”和“湘南暴动耒阳招兵处旧址”门匾。进入大门,右侧是招兵处旧址,屋里张贴当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入耒阳的简介、各部队主要负责人姓名以及在耒阳扩充兵源招兵买马的概况。进入里屋,是时任第一师参谋长王尔琢在耒阳的住处及简介。大门右侧,是朱德驻扎耒阳指挥湘南起义的办公旧址。
大厅正中陈列着当时湘南暴动时发挥巨大作用的松树炮,共两门,每门长约1.5米。大炮两侧分别陈列着10把梭镖、8把鸟铳、10把铁叉。松树炮后面陈列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20把大刀。大厅最后面是一堵革命烈士墙,当时耒阳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一万多名,但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却只有3784名。
在革命战争年代,培兰斋作为中共耒阳县委机关和工农革命军招兵处所在地,为耒阳的革命斗争也为中国革命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萧克说:“没有湘南暴动,就没有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湘南暴动的耒阳招兵处旧址-----培兰斋,它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中。
史话一:朱德与伍若兰红色恋情
1906年8月,伍若兰出生在耒阳城南,其故居位于今耒阳市蔡子池街道办事处金南社区九眼塘,在培兰斋南部不远处,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伍若兰父亲当过私塾先生。1924年,伍若兰考进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与毛泽建同学,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秋,伍若兰在女三师毕业。正值北伐战争风起云涌,她回到耒阳,投入到农民运动中,与刘泰等农协负责人一起,掀起了耒阳的农民运动热潮。打土豪、分田地、剪长发、放小脚,她始终走在最前列,被推举为耒阳县女子联合会主席。
1928年2月,朱德率湘南起义主力军一举攻克耒阳县城,成立了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并在培兰斋设立招兵处,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对伍若兰的关注源于一篇文章,朱德对文章高度赞赏,禁不住向耒阳县的领导打听文章的作者。当他得知文章的作者伍若兰是一位已有两年党龄的青年知识女性后,深深地感到湖南真是人才济济。同时,对伍若兰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伍若兰对朱德卓越的军事才华,也是打心底的爱慕。
1928年2月,经组织介绍,朱德在这里与伍若兰建立了革命感情。不久,两人在水东江庙岭上的三顺祠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伍若兰说:“我长得不漂亮,脸上有麻子,配不上你。”朱德说:“麻子有啥关系,你是麻子,我是胡子,我俩马马虎虎过一辈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1928年4月,伍若兰随朱德和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耒阳一万多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伍若兰能文能武,还有双手打枪、左右开弓的本领,曾在永新县龙源口战斗中大显身手,被根据地军民誉为“双枪女将”。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从井冈山向赣南大余县进军。之后转战到全南、龙南、定南县一带,再往东到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的寻乌县。2月1日,部队在寻乌县吉潭镇的圳下村宿营。2日凌晨,天还未亮,红军部队的战士有的正在吃早饭,有的正整装待发。突然遭到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刘士毅部两个旅4个团共6000多人的包围和袭击,敌人很快把红军部队分割开来。中央苏区时期最危险的圳下战斗打响了。那真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心动魄的时刻,后来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军队建立新中国的领袖们,差一点就被国民党“包了饺子”。
危急关头,毛泽东、朱德沉着指挥战斗,带领红军指战员勇猛地冲向敌人,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陈毅险些被俘虏,敌人揪住了陈毅的大衣,他把大衣顺势脱下盖住敌兵的整个头部,分秒之间脱离了危险。战斗中,当退到一片油菜地时,伍若兰不幸腿部中弹被俘。1929年2月12日,一代英豪伍若兰被杀害于赣州,时年23岁,与朱德结婚不满一年。敌人还将她的头颅割下,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在培兰斋展馆中,矗立着一座朱德和伍若兰的雕像。雕像下镌刻着朱德的一首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老总一生爱兰花是出了名的,其背后隐藏着对伍若兰的无尽思念。
史话二:郑晓峰参军记
郑效峰原名郑德凤,1916年出生一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湘南起义时,郑效峰的父亲郑厚珍是一区赤卫队队长。在朱德部攻克耒阳县城的战斗中,郑厚珍和谭冠三率赤卫队与工农革命军里应外合取得胜利。几天后,朱德在培兰斋设立招兵处,面向群众宣传参加工农革命军的意义,当即有三百多名青年踊跃投军。朱德把他们编为第一师新兵营,营长谢勋埔,党代表谢纯青。郑效峰听说叔父和三个姐夫都参加了新兵营,跑去找父亲:“爹,我也要当兵?”郑厚珍笑着说:“不行呢,你太小了,还冇得枪高呢,怎么行军打仗?”郑效峰母亲也不愿意让儿子当兵,但效峰很坚决,非去不可。母亲心生一计,摸着他的脑袋说:“德凤啊,家里给你做了红烧肉,你先回家,吃了红烧肉再走吧!”德凤是效峰的别名。他听了母亲的话,知道母亲是在哄自己留下来。他平时参加亲戚的宴请,最爱吃红烧肉。这一次,可就是说破了天,他也不肯回家。郑厚珍没办法,去找伍若兰。伍若兰想了想,孩子这么小,当兵肯定不够格,不如让他先去新兵营做个编外士兵,锻炼锻炼,正式参军以后再说。郑效峰毕竟年少,哪管编外和正式,只要能进部队打白狗子就行,便欢欢喜喜地去了新兵营。
新兵营组建后,根据朱德的指示,随即开往鷔山,交给林彪进行集训。林彪见郑效峰蛮机灵,走路飞快,让他学吹军号,有心把他培养成司号员。郑效峰虽然年纪小,但很聪明机灵,很快学会了吹军号。不久,林彪率二连、新兵营随徐鹤一赶到鷔山庙,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敌营长陈壁堂被击毙。郑效峰参加了这次战斗,很勇敢站在山坡吹响军号,受到林彪的夸赞。
朱德每到一个地方,只要部队一休息,他总要找一些老百姓来问一问,谈一谈。不管老人、小孩,他都找来聊一聊。朱德从长长的队伍里,发现新兵营的郑厚珍带着个孩子,十分惊讶,问营长曹鹏飞:“怎么回事?”曹鹏飞告诉朱德,那是郑厚珍的儿子郑效峰,还不到十二岁。郑厚珍离开耒阳后,一大队并入了新兵营,随朱德主力上山,凡是老弱病残都留下,郑效峰因为年纪太小,自然属于留下的对象。他知道后,闹着要跟着去。郑厚珍说:“乃崽,你年纪太小,跟到井冈山,山高路远,那不行呢。”郑效峰哭了:“爹,我一定要去,跟你一起杀白带子。”
郑厚珍只好跟家人商量。他妻子坚决反对。以前,她勉强同意让郑效峰去新兵营,毕竟是在耒阳,离家也近,如今听说要去井冈山,路途遥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当然舍不得了。她拉着郑效峰的小手:“崽啊,你咯么小的年纪,如何能走到井冈山?让你爸爸背着,不但帮不上爸爸的忙,还会成为累赘。”郑效峰倔强地说:“妈,我八岁挑煤,一天能走五六十里路,不要爸爸背的。”还是摇头:“去井冈山是要当红军打仗的,你个子还冇枪杆子高呢。”郑效峰自豪地拍拍胸部:“妈,我还在鷔山庙跟林连长打过胜仗呢。我个子冇枪高,我可以吹号啊。”郑厚珍的两个女婿黎鹏、伍少青见郑效峰如此坚定,就对岳母说:“既然他要去,就带去吧,反正有我们一起照顾。”郑效峰的母亲无奈,只好答应了,对郑厚珍和两个女婿千叮万嘱,一定要照顾好效峰。
朱德听了曹鹏飞的介绍后,与妻子伍若兰一同去看望郑厚珍父子。郑厚珍带着战士们正在清理缴获的战利品,他见朱德来了,快步上前:“师长好!”其余战士纷纷向朱德打招呼。朱德同大家打招呼完毕,看见郑效峰正在擦拭一把长枪,偷偷望着他。他快步走过去,蹲下身,一把抱起,摸着郑效峰的头,用四川话诙谐地说:“小鬼,你好啊。哎呀,郑厚珍同志,你真是第二个赵子龙,竟然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打仗……”郑效峰麻着胆子说:“师长,我打白带子不怕,我要像我爹一样,杀好多好多白带子!”“好,好,有出息!”朱德说着,见曹鹏飞赶过来,便放下郑效峰,对他说:“这孩子蛮机灵的,听说他在儿童团学过吹号,在新兵营也干得不错,就把他留在团部,当司号员吧!”郑效峰一听,乐得跳起来:“我要当司号员啰,我要当司号员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