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哇噢~清流今天也太热闹咯!

正值春耕备耕

清流镇泉映梨花景区热闹非凡

2月11日上午

清流镇第十四届“木厂会”

暨新春购物节隆重开幕

开幕当天

共有300余家厂商参展

数万游客涌入“木厂会”

还吸引了无数自发前来的摊贩

共同热情迎接春天的到来

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现场

鼓声齐鸣、人头攒动

舞裙翩翩、歌声飞扬

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静宣布

清流镇第十四届“木厂会”

暨新春购物节

正式开幕

开幕式还对清流精品旅游点位

进行了推介

同时,游客们可以畅游

6大产品展销区

衣食住行一站式购物

让你欲罢不能

汽车展区

非遗文化展区

农机具展销区

竹木花卉展区

名优生活用品和小食品展区

摄影展区

为方便市民就地畅游

打卡家门口的“木厂会”

开幕式上

清流镇重点推介了

区域内多个精品旅游点位

市民和游客可以跟随这些点位

走进多彩田园、共襄盛会

共享乡村振兴硕果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在满足广大群众新春购物乐趣的同时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本次节会活动将持续至2月17日

清流镇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

是全区重要的粮、油、菜生产基地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清流镇紧紧围绕

打造“精华灌区粮油基地

林盘经济价值高地”的承载地

奋力建设“农兴、村富、文弘、境美”

大美清流

不断在打造天府粮仓精品区中

展现担当

诗意清泉田园的形态

01

泉水资源丰富

清流镇域内水系纵横交错,清白江过境11.8公里,有乌木泉、黄龙泉、龙王泉等十余处大型天然泉凼散落全境,素有“百泉之乡”美誉,近年来,依托优质泉水资源,培育的泉水梨、泉水莲蓬、泉水苦瓜、泉水虾等“泉水”系列优质菜蔬已初具规模。

林盘业态优良

成都平原独特的居住形式和丰厚的水系资源,造就了优沃的林盘院落,赋予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明显优势。近年来,清流镇已梳理具备开发价值的闲置院落资源303个,打造“沁雅林苑”“古堰映丰”等优质人居环境院落,植入南行诗书画院、栖溪里等院落消费业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诗意耕读原乡的文态

02

农耕传统悠久

清流镇历史悠久,古名清渔镇,北宋时已列为新繁两大古镇之一,地处都江堰水系自流灌溉区域,拥有优质粮油菜蔬种植耕地3万多亩,一直传承着农耕传统,正如艾芜先生笔下《丰饶的原野》《春天》等作品中描述的故乡。

人文底蕴厚重

清流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流浪文豪艾芜先生的故乡,是革命烈士何秉彝的故乡。木厂会、梨花节、采摘节、笙活节等特色农事盛会繁荣年胜一年,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传承。艾芜先生的学生马安信、导演王智彪、美术家阿年老师等新乡贤更是纷纷到清流创作交流,为这片沃土植入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2022年,艾芜纪念馆成功入选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诗意都市农业典范的业态

03

主导产业更强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2年,粮食作物种植收获面积3.9万亩、总产量1.9万吨,成功试种100亩低镉水稻改良品种,破解重金属超标难题。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先进集体”。太空莲套养种植、泉水梨林下套种等技术创新,初步培育建立“稻花花、蒜伴伴、鸭宝宝、鱼摆摆”等“清流四宝”农业品牌。

集体经济翻番

深入推进集体经济消薄争先行动,整合镇域资源,成立镇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委员会,出台《激励十条》《严管十条》等“政策工具包”,赋能村党委发展集体经济。实施土地联营制,收储自营农用地3872亩,创新打造“收储自营+流转联营”现代农业经营利益共同体,工作经验入选全市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实现各村集体经济增收翻一番。

消费场景丰富

创新营造林盘经济新消费热点,打造七艺林盘、艾芜耕读园、清江水韵等特色项目8个。泉印心都首开区村企合作运营平台培育新增消费场景7个,吸引游客6.8万人次,“十泉十美”林盘公园形态初显,项目区承接举办2022四川•新都“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联企带农效益明显。

2023年

清流镇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打造以大地景观为本底

以农旅融合为特色的

“艾芜故里,诗意清流”

“木厂会”原名“谷王会”,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至今已延续150 余年。四乡农民为了感激、纪念神农,于神农寿诞(正月二十)前后,扶老携幼,纷纷前往清流乡的武曲宫烧香朝拜,形成自发性庙会。在此期间,正值春耕生产备耕时节,有的香客趁赶庙会之际,顺带各种竹木农具或种子,以物易物,互通有无,进行交易,“百货骈集,农器尤为适时”。因事得导,各地商人便也云集于此,庙会的规模和繁荣年盛一年,逐渐由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流会,而市场上又以木制品为最多,故名“木厂会”,如此连年举办,逐步兴盛。

记者:张晓迪 罗 瑞 刘语珊 李晓明 宁倩

编辑:张晓迪

责编:李 劲 张 兰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