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在杭嘉湖交界处,有一马鸣千年古村,烟火气满满!

城,是岁月的沉淀;镇,是文明的集聚。浙江这片土地,散落着一个又一个古城古镇古村落,宛若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串起数千年的历史文明。

在杭嘉湖交界处,有一千年古村落唤为马鸣。一条寿溪穿村而过,连接至古漕运要道长虹大溪,在这河岸两畔孕育出怎样的文明?河畔有一座马鸣庙,裴蒋两位将军在这里演绎了怎样的传奇?马鸣庙的东侧有一将军湖,湖中演绎着惊险刺激的高杆船技和婉转动听的对台戏,这些非遗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纵横交错的河道,连绵起伏的拱桥,这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

这个而位于嘉兴桐乡的马鸣村便是这样一座江南水乡,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保持着最原始的烟火气,弥漫着一股“活着”的气息,弯弯的河道纵横其间,座座石拱桥串起了古村悠长的前世今生。

马鸣村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腹地,位于桐乡市洲泉镇的最西端。一条寿溪穿村而过,东端连接南北向的长虹大溪。长虹大溪的南端在博陆(现属杭州市临平区),与运河相连,北端在湖州双林镇。与双林塘贯通后,一脉向西又折北,蜿蜒进入湖州市区,流向太湖;一脉向东,在乌镇西北的苏浙两省交界处折向北面入息塘,最终也流入太湖。清光绪《石门县志》记载:“长虹大溪与湖州交壤,隶县境者十里,杭湖漕舳经此。”由此可见,长虹大溪是古代杭州、湖州两地调运粮食的主要漕运通道,经长虹大溪,南可直达杭州,北可直取苏州。

马鸣便是处在这般水陆交通要道上的千年古村。时间回溯至唐末,在漕运古道长虹大溪上,就设有水驿,至南宋时,置马鸣驿。李白曾写道“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清朱彝尊也曾道“水驿山椒,路遥。落花如雨烟外飘”。水驿除传令送信、沟通联系、飞传军报、供公差休息外,还兼做商用,供客商打尖。由此可见,马鸣古为物流繁忙、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如今的马鸣村隶属于洲泉镇,但是在当地,一直有着“先有马鸣街,后有洲泉镇”的说法,也足以可见马鸣古时繁荣之盛况。马鸣老街并不长,前后不足一百米,青石板路的两旁都是些老底子的店铺,东有刨烟店、中药店、诊所、肉店、茶馆等,西有茶馆、南货店、豆腐店、剃头店、小吃店等。房子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门板可随时装卸,每日方圆七里百姓赶集于此,仅早市茶店就有3家。

岁月沧桑,木屋的红漆逐渐褪去,石板路的颜色愈发深沉,老街两侧,最热闹的当属茶馆。茶馆没有招牌,有的是并不亮堂的光线,以及那被抹得锃亮的方桌和长板凳。住在老街上的居民悠然自得,几十年如一日维持着最初的简单质朴,他们在老街赶集、喝茶、吃面、闲聊,过着原汁原味的江南市井生活。

穿过马鸣老街北端的步云桥,便能望见马鸣老庙,马鸣庙始建于唐朝,是为供奉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的浙西节度使裴璩及其副将蒋都尉。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马鸣庙案神裴姓名璩,唐广明中,官浙西藩镇,会黄巢由湓寇浙,公力战却之,此土弗熸没而庙食,以报其功。配飨者为蒋都尉,佚其名,则与公戮力者也。”时至今日,寿溪畔的马鸣庙里依旧供奉着裴蒋两位将军,以感怀二人为保卫家土所做出的贡献。

而马鸣村的历史也正是和这座老庙息息相关,明朝正德《崇德县治》记载:“马鸣王庙在县西北三十里马鸣村。”也就是说,早在明朝村名就唤作马鸣,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推断,马鸣村名的来历还是因为马鸣王菩萨,村以庙而得名。

马鸣王菩萨其实就是蚕花娘娘,在蚕乡,一直有“白马化蚕”的传说,南宋时期,宋高宗鼓励农桑,敕封蚕神为马鸣王菩萨,谕旨蚕乡立庙奉祀。于是,在此庙的主殿后,建筑了马鸣王殿。随着蚕桑业的发展,农民祭祀马鸣王菩萨和庙会民俗活动的盛行,此庙渐渐地演变成了马鸣王庙。

马鸣庙的东侧,有一将军湖,相传,唐朝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裴璩和蒋都尉在平复黄巢叛军时,曾牵战马饮水于此,是以名为将军湖。将军湖的形状极像蚕茧,明清时期,这里也称“蚕花湖”。古时,蚕花水会常在此进行,表演项目有对台戏、翘高杆等。这些民俗表演大多集中在清明节前后三天,因为清明一过,养蚕开始,大家选在这个时间祭拜蚕花娘娘,以祈求来年的好收成。

除了惊险刺激的高杆船技,蚕花水会期间,最为热闹的当属对台戏了。将军湖中有两座戏台,每年清明节前后,这里便夹河搭台,演戏酬神,方圆数十里的百姓纷至沓来,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于此,感受着马鸣别样的人文风情。马鸣对台戏形成于南宋,最初设有三个戏台,河的两岸一边一个,还有一边设一小戏台,专门演给蚕花娘娘看的,以此祈求蚕丰田茂。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脚步,水上精品线的建成,马鸣在四季和煦的波光岁月中焕发新生,马鸣水驿展露新姿,三洞环桥漾舟而过,光影故事馆、高杆船技等人文美景点缀其间。千年的时光赋予了马鸣醉人的魅力,千年的接续奋斗也让马鸣在新发展中孕育了无限的生机。

展开全文阅读